东方快评丨人人都是班干部 体现教育的进步

2020-09-24 14:37:41 作者: 东方快评丨人

9月21日,四川达州。宣汉县胡家初级中学一班级,62名学生每人都是班干部。除班长、学习委员等职务外,班级还设有负责管理电灯、风扇甚至厕所的班干部。班级李老师称,这样的设置是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提升责任感。(9月22日封面新闻)

有意思的是,这条上了热搜的新闻,却很少有网友喷“官本位”,绝大多数网友都持称赞态度。事实上,全部人人都是班干部,这早已不是新鲜事。早在2011年,四川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就创新了“全校2957人,都是班干部”,结果网上还是一片争议。还有不少人认为,班干部在于素质高而不在于数量多,人人都是班干部只会适得其反,是老师应对家长追求“官本位”的无奈之举。也有人赞成,认为可以让学生人人得到锻炼。

到了2015年,重庆南岸区川益小学全班43个同学平均“每人可任职两项”,赞成的声音多起来;2019年,一则班主任为让全班同学都当上“官”,设置了五十个班委的消息引发关注并上了热搜。在中国青年报的微博投票中,多数人持支持态度,认为参与管理会自我约束,可以培养学生责任感。再到现在几乎人人为“人人都是班干部”叫好,从这个明晰的脉络,可看出教育的进步。

其实,一些国外学校早就在这样做了。比如,英国的中小学没有班长,只会选出类似于中国的课代表的“班干部”,帮助老师做收发作业等简单的事情,并且定期轮换一次。英国中小学鼓励学生自由组成各种兴趣小组,学生可以毛遂自荐担任小组领导者,带领有同样兴趣的同学开展活动,甚至教室里的桌椅摆放都是圈组型的。

大家都知道,现代化的企业都在追求团队型管理模式,互联网企业更是如此,包括一些政府部门,都在从官僚型的垂直化管理转向团队型的扁平化管理。综合看各学校的一些做法,都可以从中看到,所谓的“班干部”,其实都是“项目助理”。比如午餐管理员、黑板管理员、课文领读员、教室消毒员、盆栽浇水管理员等等,它不再像传统的那种“班长—副班长—委员—组长”的垂直化层级管理模式,而改成了以项目制为中心的扁平化的团队管理模式。在这里,每个团队之间,每个团队的成员之间地位都是平等的,每个同学不再向谁负责,而是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负责。比如“课堂服务团队”,有“黑板管理员”、“粉笔管理员”“照明管理员”、“节能管理员”等,每位同学各负其责,然后每学期根据情况进行轮岗。

这样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没有了所谓的“官本位”意识,增强了团队意识。它不但避免了传统模式中孩子产生被忽视的自卑感和放大的傲娇感,反而会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让每个人各司其职地在责任中成长,同时体会为同学服务的快乐。这恰恰是现代社会最需要的。

当然,各学校也不妨在探索中做得更好些。比如,注意因材施教,针对学生自身素质方面的特点,通过人人有职务,实现人人有事做,使学生在关爱他人、服务集体的过程中,思想品质得到升华,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协调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不妨把“委员、队长”等头衔去掉,统统变成班级、同学的服务者,这样也避免了满足孩子们小官瘾而设置多重职位的嫌疑。学校还可事先把班级管理体制的方案交给家长征求意见,喜欢传统体制的家长,孩子们可以分一个班。喜欢团队体制的家长,孩子们可以分一个班,以尊重家长和学生的选择权而各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