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16年献血108次挽救202人生命,如今成助农扶贫达人

2020-09-25 02:03:20 作者: 农民工16年

一、好家风让我走上公益之路

我的父亲田万载为小学生义务上家风文明课

我出生在湘南一个偏僻的小瑶乡村,那里“淳风敦古”,乡风文明。我是如何走上公益之路的?这要从我们家的好家风说起。

我的父亲田万载为保护传承瑶族传统文化,在瑶乡执教39年退休后,10多年来收集瑶族文物上万余件,自筹资金30余万元创办清溪瑶族博物馆,免费向社会开放,开放3年来,义务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为传播瑶文化、传承文明乡风无私奉献。为此,父亲在2018年被评为“湖南好人”、“中国好人”候选人。

我的父亲田万载

父亲忙碌而充实的退休生活,当然少不了母亲这个贤内助。我的母亲周妙联,尽管文化程度不高,但在解放初期,却是响当当的清溪村“铁姑娘大队”队员,兴修水库、渠道、集体劳作等均抢在前面,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后来,母亲为了支持父亲的公益事业,她承担起家庭的所有事务,把家中的事情管得井井有条,还主动承担起照顾孙辈的任务,默默付出。

母亲(右二)与她们当年的“铁姑娘大队”成员在一起

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我们大家庭成员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关爱的文明家风,爱的种子在我心里从小就种下。当我还是一名中学生时,曾帮助走丢的外地男孩回到父母身边,这件事让我真正体会到“助人为乐”的真谛。2004年7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仅凭一颗帮助他人的善心,我在广州体育中心的一台流动献血车上献了200毫升的全血。没想到,一次无意识的献血,开启了我漫长的无偿献血公益之路。

二、坚持16年无偿献血,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

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获得者田丰玥

如果说,我的第一次无偿献血是无意识的话,那么2012年2月份后,我的献血都是有意识的献血。是什么事让我有了这个意识?有一天,我看央视大型一档电视音乐公益节目《梦想星搭档》,说到有一群地贫孩子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做一次透析,换一次血,血小板的用量很大,如果得不到及时换血的话,这些地贫孩子将会有生命危险。从那时起,我开始关注捐献血小板的知识。当得知献血小板的人数少,但献血小板间隔时间短,可以挽救更多的生命时,我毫不犹豫地决定以后都捐献血小板。那里时起,只要有身体条件允许,只要时间与工作不相冲突,我会像固定上班一样每隔15天后就去捐献血小板。

疫情期间,我“为爱逆行”。

刚开始,我是瞒着家人去献血的。冬天还好隐瞒,把衣袖拉下来,强打精神回家,可夏天就难办了,短袖衣服可藏不住扎针处的止血贴,终究还是被母亲发现了。“你这么瘦弱,才60公斤,个头1米65,这么频繁献血会对身体不好,你不是缺钱用?缺钱的话,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帮助你。”OMG!母亲以为我是没钱用才去卖血,我耐心地向母亲说明情况,并给她讲解献血知识,告诉她规律献血不仅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高血压,减少癌症发病率,而且,可以帮助和挽救他人的生命。善良的母亲慢慢的理解我,并支持我的无偿献血事业。

我与父亲同框

经常有人问我,是什么理由让我一直支持无偿献血?我跟大家讲一个真实故事。有位朋友曾极力反对我献血,他说:“你献的血是给别人拿去卖钱的,献血的针头或输血的导管也有感染细菌的风险,我劝你还是别献了!反正我也不差钱,就算我真要用血,我也有钱买。”可没过多久,这个朋友某突然住院,要做手术,而医院临床用血紧张,需先保证重大手术病人用血,让他等待。情急中,他打电话给我,那时国家还允许互助献血,我帮助了他,从那以后,也成为了一名无偿献血者。这个事例再次告诉我,如果没有我们无偿献血志愿者的血液捐献,就算你再富有,当你的生命需要用血液来救命时,医院拿什么来拯救你?正是凭着这股“为他人点亮生命之光”信念,支撑着我在无偿献血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