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海关关员对隔离场内的种牛进行卫生检疫。图 / 济南海关
一企一策,推动企业开拓新模式
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为帮助辖区企业化危为机,济南海关支持辖区企业大力发展新技术、新模式,营造新业态,释放新产能。济南浪潮云海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是济南海关辖区一家加工企业,位于济南综合保税区内,从2019年年底开始,受疫情影响外贸订单急剧萎缩,企业面临停工停产的窘境。
针对浪潮云海公司业务特点,济南海关对照《国务院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海关总署相关文件要求,指导公司办理了委托加工账册,开始尝试“委托加工”业务模式,很快接到了国内计算机制造项目的新订单。随着市场回温,委托加工的订单越来越多,公司逐渐成为济南综保区内的龙头企业,年产计算机可达24万台。
订单激增本是好事,却也给公司添加了新的困扰。计算机制造项目生产料件品种多、品牌杂,目前使用的进区料件“一批一报关”模式需要整理大量单据,自己报关人力成本高,委托报关经营成本高,公司外贸部为此焦头烂额。而且,随着业务量进一步增长,企业更加担心后期管理效能和通关效率。
企业的堵点就是海关工作的着力点,针对浪潮云海公司面临的问题,济南海关迅速召集业务专家研究解决方案,经过反复讨论,决定采取“分送集报”模式,即企业无须“一批一报关”,而是用一张申报单对企业入区料件进行总量控制,每次用出入库单进行登记,每月进行一次汇总申报即可,可大大节约通关时间和报关成本。
2020年7月1日,“分送集报”模式在浪潮云海公司试运行,工作人员只需轻点鼠标,料件入库单就可成功上传并通过。据测算,采取“分送集报”模式后,料件实货从申报到入区可在20分钟内完成,通关时间节省50%以上,报关成本下降40%,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时间成本。借助这一模式,从7月1日到8月15日,该公司入区料件总值达6150.1万元,是2020年前6个月的1.5倍还多,企业发展呈现“加速度”。
革新挖潜,促进企业释放新潜能
进境动物隔离检疫场(以下简称“隔离场”)是用于进境动物隔离检疫的场所,对保护国内畜牧业健康发展十分重要。近年来,随着国内肉类消费量的逐年攀升,众多隔离场也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对进境动物隔离检疫场来说,每年的入场动物批次决定了该场地的利用效率。那么,隔离场一年可以用几次呢?以种用动物隔离场为例,根据《进境动物隔离检疫场使用监督管理办法》,每批种用动物隔离期需45天,检疫出场需15天,两批之间需间隔30天(用于备场消毒等),一年365天,算起来就是4次。
没错,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数学问题,然而也仅仅代表理论上可行,实际操作起来却并不容易。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无法保证一个周期结束后场地符合入场条件;另一方面则是无法确保两批进境动物做到无缝衔接。因此,目前国内大部分的种用动物隔离场每2年仅能入场5批动物,平均每年2.5批,距离理论值“4”差距很大。
“原来完成30天的清场消毒后,海关监管人员要对场地进行现场验核,符合隔离动物检疫条件后才能签发《隔离场使用证》,这至少需要1周以上的时间。”潍坊国际畜牧产业园种牛隔离场负责人戴明浩说,“有了《隔离场使用证》才能办理《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而许可证又是我们在境外购买种牛、开展境外隔离的必备凭证,拿不到许可证,后续工作就无法开展。”
对动物隔离场企业来说,效率决定效益,尤其疫情期间,甚至出现多进一批就盈利,少进一批就亏损的局面。针对企业遇到的难题,济南海关组织专业人员认真研究相关法律法规,分析隔离场使用周期影响因素,寻求破解办法。
“办理《隔离场使用证》的时间节点是压缩隔离场运转周期的关键点,我们决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将办证时间前移,在上一批种牛在场的情况下,企业可直接凭证开启下一批种牛的进境流程,宁让牛在境外等场,不让境内场空等牛。”济南海关口岸监管处场所监控科科长冯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