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过直播,窥见了濒死民俗的复活

2020-10-15 12:38:03 作者: 我们通过直播

杨 慧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化产业系教师

杨植淳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读博士,纪录片《大河唱》导演

2018年,国产单机游戏《古剑奇谭》推出系列作品第三部《古剑奇谭三:梦付千秋星垂野》,它一度登上Steam全球热销榜,成为2018年的国产游戏代表之一。在游戏古香古色的画面展开中,有一场景令玩家眼前一亮:

游戏中的“龙宫皮影戏” | 截图自游戏

这一幕“龙宫皮影戏”的场景,结合皮影戏的艺术造型,配合戏曲与唱腔,成为了游戏中的一抹亮色,受到用户格外的好评,之后更是被游戏官方制作成了月历周边发售。

皮影元素被大众文化商品吸收,受到年轻人的喜爱令人欣慰。不过,真实的皮影戏,在今天中国各地,却长期无人问津、门可罗雀。所幸,表达技术的进步,正在逐渐改变这一局面。

祭祀之戏:皮影没落,人和神都寂寞

鬼士:

来到解锯狱

这一妇人在阳世间,撇了活汉嫁活汉

死到阴曹地府,十王恼怒

命他该上解锯分身之罪

《双玉环》中的“游地狱”唱段 | 杨植淳拍摄

这是一出关于“地狱”的故事。女主人公焦玉环跟着鬼士依次走过18层地狱,每层都有因生前违反了公序良俗而在承受着酷刑的“亡人”。而焦玉环作为一名反抗恶霸欺凌的忠贞烈女无须受刑,通过18层地狱之后,来到阎王面前为自己的死伸冤。最终阎君为焦玉环平反,并使她还阳。

从意大利诗人但丁的《神曲》,到韩国电影《与神同行》,再到英国电视剧《好兆头》,各国文化中一直都不乏对地狱的想象,但传播效果却因为时代和媒介的不同而天差地别。

甘肃环县山区,白炽灯昏黄的光线填满了窑洞,坐在皮影“亮子”前,观看戏子匠魏宗富演唱《双玉环》的只有零零散散几位老年观众。

《双玉环》这一出戏,魏宗富是和他爷爷学的。魏宗富是黄土高原上的农民,也是环县道情皮影戏兴盛班的班主。38年前,他开始跟着爷爷赶着毛驴游走在环县山区的各个村落之间。那时候皮影戏的“票房成绩”很好,所到之处皆是万人空巷,村民们密密麻麻地挤在窑洞中观赏。然而在今天,还愿意坐在皮影“亮子”前花费近两个小时的人越来越少了。戏子匠们经常开玩笑,“现在出去唱戏,一个戏班子5个人,村里来看戏的人还没唱戏的人多呢”。

新媒体搭载着人类文明向前飞奔,将许多“旧媒介”的文化内容远远抛下。不过文化也被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所影响,环县皮影戏之所以还未彻底断绝,是因为它在民间还具有着“与神对话”的能力——祭祀功能。

环县各村落举办庙会之时,村民们烧香、敬神,请皮影戏班唱戏,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庄稼能有个好收成。戏不仅是唱给人的,也是唱给神的,唱戏是一场人神共娱的祈福活动。

“五福挂中堂,万事多吉祥。天降麒麟子,辈辈状元郎。”

开戏之后,皮影戏班会先演唱一段15分钟的神戏《大赐福》,内容讲的是天官下凡,看到本村的老百姓满炉焚香、虔心跪拜,于是便保佑这一方水土平安。

神戏过程中,村子里有些年轻人也会挤在窑洞门口张望,不过等神戏结束,年轻人看够了热闹,便逐渐离去。此时,戏班开始表演长达两个小时的本戏,还留在窑洞中看戏的,便只剩下些老年人了。

近30年,庙会的演出市场严重萎缩,唱戏不能养家糊口了,环县的皮影班社从早年间的五十个已经缩减到了十几个。戏子匠们纷纷转行,有的去到外省市打工,有的在当地做些小生意。年轻人对拜师学艺更是毫无兴趣,原因很简单,挣钱太少了。目前,环县戏子匠的平均年龄已经超过50岁,其中最年轻的也已经年过40,并且都没有下一代的传承人。

2011年,包括环县皮影在内的“中国皮影”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受教育程度不高的戏子匠们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拗口的词念得越来越顺,他们知道,靠着这几个字,去到城市给城里人表演,可以多赚几个钱。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