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共享单车已有数百万辆。2020年,共享单车在我市露面。眼下,除了市民熟悉的“哈啰”,还有新加入的“滴滴”。
一夜之间,一白一蓝成为我市多路口、街道抢眼的风景。市民在享受着打通“最后一公里”便捷的同时,又不免担心在其他城市因多品牌盲目投入市场,而出现的恶性竞争在我市上演。
有人说,城市即人。如何让共享单车在我市健康发展,需要使用者、管理者等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呵护。
共享骑行喜忧参半
10月15日7时30分许,世纪大道上的车流缓慢,家住瀚城星苑小区的张琪掐着时间下楼,在小区门口扫了一辆“共享小白”,避开机动车道上的拥堵,朝着单位骑去。
2016年是共享单车发展迅猛的一年,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享单车已有数百万辆。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国庆节前几天,我市多路段突然出现了一批“共享小白”。身形看起来较早到的“哈啰”厚实,因为多了个“肚子”,颜色是通体的乳白,骑行起来之后,较“哈啰”省力。张琪第一次试骑之后,就决定以后上班放弃开车,改骑“共享单车”既方便又环保,最重要的是不用担心在路上被堵。
细心的市民一定也发现了,这批“共享小白”显得很强势,一夜之间,就成排地占领了我市多路口和重要路段。有了之前“哈啰”的“热场”,多数市民在使用它时也不会显得无从下手,“共享小白”身上多处写着“滴滴街兔电单车”字样,通过查询记者获悉,这款电单车的芝麻信用分达到650分的用户,则不需要缴纳押金,收费标准是以时间计时。
随着“滴滴街兔电单车”的加入,我市共享单车也不再是“哈啰”一家独大,虽然有了数量上的对手,但又是两种不同的骑行方式,“哈啰”主要靠体力,“滴滴”主要靠电,如此,它们又算不上完全意义上的竞争关系。
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市民会担心,早几年在其他城市出现过因为抢占市场而形成恶性竞争局面,此事会否在我市上演?看到“共享单车”在我市盛行,会不会又陆续有其他商家盲目来争夺市场,最终导致“共享单车”陷入僵局?
共享中的文明之殇
共享单车可谓互联网时代的新产品,因其绿色、环保、低碳出行等特点,又是以快捷、方便、健康为目的,所以,刚一露面就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性,共享单车在为市民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同时,也存在着使用中的个别不文明行为。
“塑料菜篮严禁载人”,“12岁以下禁止骑行”,即便“哈啰”在显眼位置贴着“禁规”,可不自律的使用者还是随处可见。
车筐里载人、12岁以下的儿童在父母的帮忙下把在街道上的骑行当做一种锻炼,视安全为儿戏。
10月12日18时许,在时代广场原来的喷泉开放区,两名七八岁的小男孩和一名同龄的小女孩,分别骑着哈啰单车在广场内追逐。期间,两名小男孩因故意往一处骑,一辆车的前轮与另一辆车后轮紧擦在一起,一边看护的家长跑上前扶住了其中一个即将摔倒的男孩,才避免了可能发生的受伤事件。
随后,家长们又放任3个孩子将哈啰单车骑走,仅是叮嘱“好好骑,别闹”。他们认为,只要孩子不骑着哈啰单车上机动车道,避开机动车的冲撞,孩子就是安全的。对于哈啰单车的禁用规定,根本不当回事。
同时,随着“共享单车”数量和种类的增多,街头巷尾随处停放的现象更为普遍。偶尔看到有人会将路边随处停放的“共享单车”归类摆好,可没多久,来来往往间,它们的队形就又乱了,不仅有的躺有的卧,占到机动车道、路口中间等情况都是屡见不鲜。
哈啰单车在特殊时期来到我市,它一出现,就得到了市民的欢迎。更多的市民则是抱着“尝鲜”的心态,试骑之后,为了自己使用方便,便想着将它藏起来“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