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宋代特殊的婚姻文化——榜下捉婿

2020-10-14 22:30:43 作者: 趣说宋代特殊

在宋朝有一种特殊的婚姻文化,称作榜下捉婿。什么意思呢,顾名思义,就是在进士登科发榜之日,各地门阀贵族、土豪乡绅争相为自己家的女儿寻找一个好丈夫,择一个佳婿。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说说这种婚姻制度。

这种婚姻制度,历史上很多文人都有记载。王安石有诗云:“却忆金明池上路,红裙争看绿衣郎。”苏轼也有诗曰:“囊空不办行春马,眼眩行看择婿车。”宋代每逢科举考试发榜那天,达官富室之家清晨便出动“择婿车”,去到“金明池上路”,争相选择新科进士即“绿衣郎”做女婿。所谓一日之间“中东床者十八九”,这种婚姻制度的产生,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须,也是下层民众向往上层流动的必然结果。

那么为什么这种婚姻制度,偏偏在宋朝会流行起来。这恐怕有其一定的道理,在宋之前,以唐朝为例,取得功名后还要经过考试合格才有资格担任官职,我们大家所熟知的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在考中进士之后,就连续经过多年的考试才受了一个小小的官职。所以可想而知,在唐代做官难道是非常大。可是到了宋朝不一样了,只要是进士五甲以上就可直接授官,而且这种通过考中进士升迁的速度和级别之高也是其他途径入仕的人所比不了的。

所以,宋朝政府的高级官员中,科举出身者占了压倒优势,而且还形成了一大批士大夫官僚团体,他们通过相互联姻,维系家族的兴旺和家族的利益。拿北宋时期的正、副宰相来说,科举出身的人就占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南宋比例更高,正所谓"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可以说,宋代士人在经过"十年寒窗"的艰苦努力之后,一旦科举登第,得到的将会是精神、物质两方面的超值回报。

另一方面,在中国古代,女性出嫁不仅仅是一个家庭走进另一个家庭,她还肩负着更重要的使命,那就是担当联系两个家族的纽带。这在宋代也不例外,即使是放在现代的社会,这种家族观念还是一样存在的。俗语说的好,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嫁一个好老公,这种朴素的愿望,哪怕是在宋朝也一样一样的。

我们知道很多历史上著名的人物都是榜下择婿的产物。这类事例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我们知道王拱辰、欧阳修在天圣年间榜登科,他们就被参知政事薜奎收为女婿。北宋名相富弼,是谁的女婿,他可是大名鼎鼎晏殊的女婿。这富弼的女婿呢,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一个叫冯京的人。这个人不得了,他可是宋朝赫赫有名的最后一位三元及第的状元。冯京历任翰林学士、扬州、江宁知府,最后做到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当然有一个宰相的岳父,不发达都不行啊,难怪在富弼大儿女过世之后又将自己的二女儿许配给了冯京,正所谓“旧女婿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这也堪称北宋奇谈了。

其实在在冯京被富弼看上的时候,早就被外戚张尧佐盯上了。这张尧佐是何人,他是仁宗皇帝最宠爱的张贵妃的伯父。这冯京三元及第,张尧佐就迫不及待得要纳为女婿。张尧佐仰仗自己的势力,派人将他拖至家中,给他系上了金腰带,声称:这是皇帝的旨意。并且为冯京看了自己为女儿准备的丰厚的嫁妆,准备将女儿许配给他。冯京这哥们也是有点骨气的,不能被收买啊,笑了笑,力辞不受。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选择接受这种买卖的婚姻,拒婚者为数不少。比如:傅察中了进士,蔡京想把女儿嫁给他,他不答应;胡寅初进士及第的时候,宰相张邦昌想把女儿嫁给他当妻子,他也不接受,幸亏这胡寅初没做张邦昌的女婿,不然就得遭殃了。还有一个人更霸气,连拒两人,这个人就是洪皓,这个人堪称第二个苏武,他在南宋任礼部尚书时,出使金国,被扣留在荒漠十五年,坚贞不屈,艰苦备尝,全节而归。

洪皓年少得志,二十七岁中进士,殿试中"北宋六贼"王黼左丞相、朱勔宁远军节度使,见洪皓器宇轩昂、仪表堂堂、文才超群、答辩如流、绝非常人。欲招为女婿。洪皓侦知王、朱两人都是奸臣蔡京的党羽,就坚决回绝了。看来洪皓果然有见识,这眼界不是盖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