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大促套路多,你中过招没?

2020-11-07 20:41:50 作者: “双十一”大

“双十一”聚集起的人气来之不易,面对这些让消费体验直线下降的营销手段,央视新闻评论员济之发表评论呼吁少一些套路。评论认为,复杂规则难坏“尾款人”,无论商家还是平台都应更真诚一些,该让利的就大方让利,别让消费者看得到却摸不着。千万不能把计算变成了算计,不然只会带来输。

半月谈网评论员郝娴宇发表评论表示,网友吐槽的背后,折射出平台、商家在消费者服务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尽管几个电商平台在今年的“双十一”启动仪式上均表示将通过多重举措简化购物规则,但从10月21日网友的预售购物体验来说,收效并不明显。

“双十一”走过十几个年头,人们自然期待着新的变化和更好的服务,但这些新鲜玩法都必须以好的消费体验为前提。如果为了活动效应一味追求噱头,不仅会增加消费者的负担,也会影响消费者的实际体验,流失潜在用户,最后得不偿失。不管怎么说,对于消费者而言,还是希望购物能够少些套路,多些真诚,让“双十一”回归初心,让省钱简单点,再简单点。

商家、平台的一些套路也可能违背相关法律法规。

在今年,“先涨后降”仍然是最被广泛诟病的商家做法。对于电商“先涨后降”的行为,我们有法可依。《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七条规定:对经营者的价格欺诈行为,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虽然借着“双十一”这股东风,电商商家们可以大赚一笔,但这些打擦边球甚至涉嫌违规的操作,完全就是“赚一笔就跑”的短视心理,这不仅会对电商经济声誉造成损耗,也会对其长远健康发展形成伤害。

避免被“坑”,如何做到理性消费?

在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复杂难懂的促销规则时,我们如何才能避免被“坑”,做到理性消费?

直播秒杀,要冷静

受疫情影响,今年传统线下销售受到冲击,网络直播带货火爆。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电商直播超过1000万场,观看人次超过500亿,通过网络直播带货购物正成为一种消费新趋势。

但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12315平台共收到直播相关投诉举报2.19万件,同比增长479.60%,其中关于直播带货的投诉占比近六成。

建议消费者要保持冷静,选择有健全保障体系的电商平台观看直播,同时选择在信誉度良好、知名度高的直播间下单,按需购买,不攀比奢华,量入为出,规避冲动消费行为。

优惠规则,要看清

“没有点奥数功底,都不配过‘双十一’”!”每逢“双十一”,都会有网友如此调侃。近年来,许多商家在促销规则上下足了“功夫”,预售、满减、购物津贴、玩小游戏抢红包等营销策略,让“双十一”越来越复杂。

玩法越来越多、优惠越来越少,也成了消费者诟病的槽点。因此,广大消费者要理清头绪,多与店铺客服沟通,了解清楚促销规则,避免盲目凑单。

此外,根据《天猫预售业务管理规范》的相关规定,支付定金后,因买家自身原因导致未如期支付尾款,或买家申请退款且根据《天猫规则》《淘宝平台争议处理规则》等规则判定非卖家责任的,定金均不退还。消费者在选择支付定金前,要考虑清楚再下单,避免给自己制造不必要的麻烦。

网购骗局,要防范

“双十一”是电信网络诈骗的高发期,常见骗局以“预售”“红包”“客服”“信用提额”“刷单返利”“中奖免单”等为名义,诱导消费者点击非法钓鱼网站,骗取其个人信息及财产。

消费者千万不要点击陌生链接,当收到疑似诈骗电话或短信,对方提示“订单异常”“缴纳保证金”“退款”等情况时要谨慎,及时与店铺客服沟通,了解情况,防止上当。

此外,每年“双十一”后受理的消费投诉案件中,一些商家“先涨价后降价”欺瞒消费者的套路也屡见不鲜,建议消费者提前关注需要购买的商品,对比优惠力度再选择是否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