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大风歌只有三句?异姓诸侯王知道:第四句他用行动写出来了

2020-10-25 11:15:51 作者: 刘邦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很多人都感到奇怪:以古风形式写出来的大风歌为什么只有三句?刘邦虽然没有正式拜师学文,但他实际是很有文化的,又怎么会在作歌的时候闹出个半拉子工程?

细看《史记》与《汉书》我们就发现,大风歌肯定不止三句,起码当时的异姓诸侯王都知道:大风歌的第四句,已经被刘邦用实际行动写出来了。

一说刘邦有文化,可能有很多读者会发笑:刘老三就是个拿儒生帽子当尿壶的无赖,哪里会有文化?

这时候我们就要反问一句了:能够一统江山的英雄枭雄,有谁是真正的大老粗?即使是陈胜吴广,也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没读过书。

刘邦是有文化的,这一点我们从《史记》和《汉书》中都能找到依据:“仁而爱人,喜施,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

读者诸君都知道,刘邦当泗水亭长的时候,秦始皇嬴政还活着呢,刘邦去都城咸阳出差,还亲眼见过秦始皇并发出了感慨:

“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

秦始皇活着的时候,大秦帝国有两条严格的规定:第一条是没功劳就没爵位,即使是公子王孙也不例外;第二条是没文化就当不了官吏,因为当时黔首“以吏为师”,没文化的官吏无法承担教化之责。

刘邦是有文化的,如果没文化不称职,早就被萧何罢免了——萧何当年是刘邦的上级,而且差点调入咸阳高升,但不知为什么萧何拒绝了升迁:

“秦御史欲入言征何,何固请,得毋行。”

闲话少叙,言归正传,咱们还是来聊一聊大风歌的第四句。而要聊大风歌的第四句,先得看看这首名歌的创作背景。

刘邦高唱大风的时候,内心是十分矛盾的:皇后吕雉悍妒、太子刘盈仁弱、王公大臣固执,异姓诸侯王也不消停。

从汉高祖八年开始,大汉帝国就一直处于动荡之中,这动荡主要来自异姓诸侯王:

“八年冬,上东击韩信

(韩王信,不是淮阴侯韩信)

余寇于东垣;九年冬十二月,贯高等谋逆发觉,逮捕高等,并捕赵王敖下狱;十年秋九月,代相国陈豨反;十一年春正月,淮阴侯韩信谋反长安,夷三族,三月,梁王彭越谋反,夷三族,秋七月,淮南王布反;十二年冬十月,上破布军于会缶。 ”

刘邦被异姓诸侯王闹得焦头烂额,想让太子刘盈挂帅出征,皇后吕雉又哭天抹泪地发动大臣上书阻止,最后老头子只好自己亲自出马,结果被英布军流矢射中。

刘邦中箭前,曾跟英布见了最后一面:

“布军置陈如项籍军,上恶之。与布相望见,遥谓布曰:‘何苦而反?’布曰:‘欲为帝耳。’上怒骂之,遂大战。”

英布的“欲为帝耳”深深刺痛了刘邦:异姓诸侯王哪一个不想称帝?要想真正完成大一统,就必须剪除这些潜在的威胁——他们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汉臣,一旦时机成熟,都有问鼎中原之心!

英布虽然悍勇,但毕竟打不过倾尽全力的大汉天子,屡战屡败之下,被打得只剩下一百来人仓皇溃逃。

刘邦身负重伤(上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疾,疾甚),只好派遣部下去追击被自己带伤击溃的英布——在故乡沛县哭着高唱大风的时候,刘邦其实是在跟家乡父老诀别:

“上乃起舞,忼慨伤怀,泣数行下……”

我们只看到了刘邦大风歌的慷慨激昂,却不知道刘邦内心的苦闷:英布除了自己和韩信,谁都不怕,如果自己驾崩,其他异姓诸侯王造反,又有谁能制得住?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