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假货?收钱就拉黑?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意见》保障消费者权益

2020-11-29 16:00:09 作者: 直播带假货?

还有河北的马女士通过直播买到了假手机,马女士找主播理论却被直接踢出了直播间。虽然商品链接为直播平台提供,但是链接中只涉及30元定金,最终平台只同意退30元,货到付款的1600多元退不回来。

记者调查发现,直播带货中涉及平台、主播和商家多方利益主体,而目前,大部分直播平台都不提供直播回放功能,出现问题后消费者往往没有直接的证据,当各个主体的责任界限划分不清时,消费者权益受损想要维权往往是难上加难。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调研员 陈凤翔:直播带货这一块实际上会出现三个主要主体,一个就是平台,第二个主播,第三个可能代表商家,那么这三者之间的这种责任义务和定位,实际上在法律上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所以一旦出现问题的时候,责任不好划分,所以就会出现一些扯皮。

为了了解直播带货存在的问题,北京市消费者协会近日组织开展了直播带货消费调查,以体验式调查为主,一共选取10家直播平台,其中电商平台有7个,涉及淘宝、天猫、京东、苏宁易购、拼多多、小红书和蘑菇街;社交平台有3个,包括抖音、快手和微博。

消费调查期间,体验人员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在每个直播平台分别选取3家店铺进行下单,一共进行30次体验式购物。经过调查结果发现,在30家店铺中,有9家涉嫌存在证照信息公示问题,另外还有3家在直播时涉嫌虚假宣传。

记者注意到,这三家涉嫌虚假宣传的店铺主营的商品全都是食品。这是一家销售云南特产的店铺。这位主播正在介绍一款玛卡。

直播中,卖家宣称这款玛卡具有补肾壮阳、改善肾功能等多种作用,同时暗示可以作为保健食品来使用,有病治病,没病强身健体。但是在产品的详细介绍页面并没有标注主播介绍的所谓功效。调查人员告诉记者,到货后,他们发现产品标签上写着这款玛卡为“初级农产品”,并不是保健食品,包装上也没有标注任何功效。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 陈音江:按照现有的法规,除开药品和医疗器械,其它任何广告词,广告用语里边都不得含有医疗用语或者说治疗疾病功能的用语。它作为一种普通食品,宣传具有治疗预防各种疾病的功能,这种宣传显然是违反了现有的有关的法律法规,一方面明显地构成虚假夸大的宣传,第二方面也涉嫌违反现有广告法的有关规定。

在这个主营保健食品的直播间,主播正在介绍一款深海鱼油,这位主播表示这款鱼油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等各种疾病。

采访中,调查人员告诉记者,实际上这款鱼油仅是一款普通的保健食品,标称的保健功能也只有增强免疫力一种。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 陈音江:主播在宣传的过程当中极力去渲染这种产品具有预防心脑疾病、预防心脏病甚至治疗青光眼等多项医疗保健功能,而且主播还一再声称产品质量是NO.1来诱导或者误导消费者下单,但实际上它只是一款普通的保健食品,这种宣传和使用NO.1的这种极限词都明显地违反了现有的法律法规,是一种典型的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法律专家告诉记者,所谓直播带货实际上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主播的介绍来带动消费者下单购买。也就是说直播带货时,主播的作用至关重要。一些主播为了片面追求销量,夸大或虚假宣传产品的功效性能,诱导消费者下单,结果就会导致购买到的产品出现货不对板、甚至假冒伪劣等各种问题。

调查中记者了解到,这次直播带货消费调查还重点对各直播店铺的信息公示情况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30家店铺中,有9家店铺涉嫌存在证照信息公示问题。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 陈音江:在我们这次体验的30个样本当中有9个样本涉嫌证照信息公示不全,相对来说是在我们调查当中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为什么要公示这种证照信息,因为消费者通过直播来购买商品或者服务的时候是远程的不能够真实地看到商家的相关情况,信息公示是要保证前期消费者知情,让消费者怎么去选择,所以如果前面的信息公示都没有做到,消费者遇到问题都不能及时地找到商家,那么他们怎么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针对部分直播带货经营者涉嫌违法的问题,北京市消协已将相关情况反映给市场监管部门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