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掌门人,叫“老江”——记“全国优秀企业家”江端预

2020-12-03 17:21:35 作者: “千金”掌门

“千金”掌门人,叫“老江”

——记“全国优秀企业家”江端预

文/株洲日报记者 李军 赵云超 图/千金集团 提供

核心提示

“老江。”

在千金药业集团,大家喜欢这样称呼党委书记、董事长江端预。

走进“老江”的办公室,只见满柜的书,满桌的“千金”产品。他身后,一幅山水画,丘壑纵横。

相框错落有致。有张老照片定格了20岁的“老江”,笑容纯真,眼睛灵动。照片外的他58岁,是一位清癯的绅士。

自2010年掌舵“千金”,江端预吹响“二次创业”号角,独创“千金经营法式”,助推“千金”化解老牌医药国企的沉疴,实现持续盈利、行稳致远。

看利润总额,“千金”节节攀升:2016年2.06亿元,2017年2.87亿元,2018年3.52亿元,2019年4.3亿元,同比增长60%、38.89%、22.91%、21.97%。2019年实缴税收3.89亿元。这股势头,历经行业寒冬、疫情突袭,依然强劲。

“全国企业文化最佳实践企业”“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近年来,“千金”落落大方地摘获诸多“国字号”招牌。

“老江一来,我们的钱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甜了。”员工说得实在。

“老江”却说:“不是我成就了‘千金’,是她成就了我。”

12月1日,在被誉为“制造业之都”的东莞,“老江”接过了“2019—2020年度全国优秀企业家”奖杯。放眼全国,仅158人获此殊荣。

图:左六为千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江端预

从“千金”掌门人,到全国优秀企业家,“老江”何以炼成?

变革:破解“企业病”,独创法式值“千金”

“既然来了,我就要真正做点事。”

2010年,在接近知天命的48岁,江端预从银行系统转业来执掌“千金”,下了这样的决心。

那是“千金”上市的第7年。一位员工回忆,当时大家普遍感觉“公司还可以”,是知名上市公司,有家喻户晓的产品,过得还挺舒服。

而江端预看到的则是隐患。

在他看来,作为老牌医药国企,“千金”的长远发展正受困于一些国企的通病:

——“三力不足”,即企业活力不足、动力不足、压力不足,它会削弱发展后劲。

——“规模情结”,不计成本投入地做大规模,却泼掉了企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利润。好比暴饮暴食吃得虚胖,增了体积,弱了体质。

——“计划模式”,公司内部仍热衷搞预算、下任务、定指标。企业内外,“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打架,打落了本该稳拿的利润。

这些“企业病”叠加,对“千金”的损耗不小。

“曾有一款产品,销售做到约2亿元的规模,可各类成本费用算下来,公司却是亏损的。”江端预说,这类赚了面子、伤了里子的事,当时不在少数。

不变革,迟早会没落。

为破解“千金”身上的“企业病”,江端预下了狠功夫。从“零”开始,他翻阅中外企业管理书籍,了解医药行业知识,半年内深入15个销区调研。

谋定而后动,接棒董事长不久,江端预喊出“二次创业,激情投入”口号,提出“跳出妇科,主攻女性健康;跳出本业,深耕中药衍生”的发展战略。经过酝酿、筹备,又独创“千金经营法式”,2015年起循序渐进地纵深推进。

“千金经营法式”是对传统经营理念的颠覆式创新,也是针对“企业病”开出的一剂药方,直击痛点:

——创立了经营形制,将营销、生产系统由执行组织变为“三自一求”(自主经营、自行管理、自负盈亏和追求自身利益)的经营主体,破解“三力不足”;

——坚持利润导向,使利润成为资源运筹的航标、业绩评价的尺度、薪酬设计的依据,摈弃按年度任务目标考核的模式,破除“规模情结”;

——运用市场方式,将市场机制引入集团内部,使公司与营销、生产系统之间由纯粹的管理关系变成交换关系,不作预算、不定指标、不搞考核,打破计划模式。

改革不是请客吃饭,哲学系出身的江端预,有系统思考,也有“霹雳手段”。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