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点周刊|七把椅子上的疫情记忆

2021-04-09 09:29:44 作者: 冰点周刊|七

武汉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记者章嘉骅在长沙参与了表演。他读的是外卖小哥的剧本。剧本里的外卖小哥穿梭在武汉空荡荡的街道上送餐、买菜、送药。送药的单子让外卖小哥很紧张,跑得飞快也觉得来不及。有时候一个药店没有,要去另外一个,经常跑三四个药店才能买到。

这让他想到武汉刚封城的时候, 他没防护用品,仅靠朋友捎回来的20个口罩生活。他听说,有人居家期间瘦了30斤,还有人因为害怕整晚失眠,单位打了一天电话都没接。为了出去采访,单位给员工发了通行证。那天,食堂的超市被同事们搬空了。

在安静的江滩口,有司机实在耐不住静默,按了几声喇叭。

作为武汉人,去年春节,他一个月没见过父亲。两人在不同小区,隔着30多公里,除夕那天,他坐下没多久,父亲自觉身体不舒服,让他“赶紧走”。

拿到单位的通行证出门工作那天,他顺便去看父亲。小区的大门被封,两人隔着高高的台阶远远相望。80多岁的老人独居,封城后没防护物资,章嘉骅扔给他一包口罩。

冰点周刊|七把椅子上的疫情记忆

章嘉骅在这里给父亲远远地扔了一包口罩。

(受访者供图)

第一次外出,章嘉骅的车因为太久没开,电瓶没电,他只好骑上自行车出门,花了5小时骑行60多公里,碰到的人不超过10个。

他经过汉阳公园,原先那里总有人跳广场舞、下棋或打牌,还有票友唱楚剧。公园离户部巷小吃街和老商业街司门口不远,平日里外地游客很多。可在那些日子,一向热闹的街边冷冷清清,路旁码着成堆的共享单车。在安静的江滩口,有司机实在耐不住静默,按了几声喇叭。

他后来得知,自己有同事刚刚退休患了新冠肺炎,武汉解封后,对方去世的消息传来。一位年轻的女孩在社交网站上更新日记,她父母都因疫情离世,女孩的父亲也是他的同行。他认识的一位剧作家居住地附近有个老年文艺团,后来,12个人里只剩下了6个。

02.

她被那些小人物击中,决定写写生活中那些平常角色。

冰点周刊|七把椅子上的疫情记忆

《回家》“2020表演艺术新天地”演出现场。

7页纸里,写下的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故事。

比如,被安排到社区支援的基层工作者,每天只能睡5个小时,还常常被电话叫醒。除夕从家里饭桌上离开的援鄂医生,忙到忘了自己生日,却收到病人家属送来的蛋糕以及女儿拍手唱生日歌的视频。

这些片段不少源于生活。2020年年初,《回家》剧目的主创团队都被关在家里,他们决定写一个与疫情有关的故事。

水晶认识的一名记者身在前线,总发微博记录心情,她也跟着看那些只言片语,在脑海里拼凑对方的生活。她看电视,一位上海的年轻医生在酒店里疲惫地接受访问,记者问“疫情结束后想干吗”,他说就想平常地上一天班,平常地回到家里,平常地坐下跟女儿吃一顿饭。

她被那些小人物击中,决定写写生活中那些平常角色。

《回家》的编剧刘芯伶看过不少关于武汉的纪录片,也采访了自己在武汉的朋友黄丽峰。黄丽峰在湖北省文联工作,她春节去湖北某市农村的婆家过年,看着新闻里确诊人数上涨会突然哭出声来,她不敢晚上看新闻,否则会睡不着。

后来,她接到消息要下沉到村子里值守。有时值守点只有她一人,她搬来家里的椅子横在土路中央坐着,北风呼呼地吹。没有防护服,她穿一次性的雨衣把全身包起来。

冰点周刊|七把椅子上的疫情记忆

黄丽峰在湖北某农村值守,她从家里搬来一把木椅子,累了就坐在土路中央。(受访者供图)

她的工作从正月十五开始,持续了1个多月。3月底回到武汉,居家隔离14天后,黄丽峰从单位得知社区还需要人值守,她又加入队伍,赶往硚口某社区。

简易的棚子搭在小区门口,挂上红蓝条纹的塑料布,再找来砖块压住塑料布脚,勉强可以挡风。她和同事从社区办公室搬了两张桌子、几把椅子拖到棚子里,几个人上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