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下、暴雨中,他们在志愿服务岗位为啥总能保持元气满满?

2021-08-17 19:21:52 作者: 酷暑下、暴雨

采访对象傅向东供图

在中共一大纪念馆的尾厅,鲜红的党旗前,佩戴着“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老人一遍遍重温入党誓词。而他们的领誓人,是67岁的傅向东。他是上海健康医学院的一名退休教师,也是一位有着34年党龄的老党员。现在的他,更是多了一重身份:中共一大纪念馆的领誓志愿者。

自“党的诞生地”志愿者招募以来,有莘莘学子,派出所民警,退休教师……各行各业、四面八方的志愿者汇聚于此,不惧风雨酷暑,每日坚守在自己的岗位——目前,累计共有550多名志愿者为中共一大纪念馆服务,涉及42个服务岗位。2021年6月开馆至今,志愿者服务时长已达28363小时。

王亮亮,松江公安分局方松派出所的一位民警,不久前刚刚荣获“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但他也是中共一大纪念馆宣誓教育岗位上的一名志愿者。每次为党员们领誓时,他都感到一种由衷的共鸣。“无论是团体或是个人,无论奋斗在什么岗位,来到这里都是一名普通党员。每个人踏入会址和纪念馆时,都会变得庄严肃穆,这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自内心的敬仰。”王亮亮说。

图源“中共一大纪念馆”微信公众号

同为领誓的傅向东说,总有那么些时刻,让自己动容。他看到,90多岁的老兵挂满勋章,尽管走路都吃力,但在宣誓墙前,依然坚持站立着举起右拳,在党旗前重温入党誓词,字字句句铿锵有力。“入党誓词,十二句,八十字,我反反复复听、反反复复重温,一次次感受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力量,让我由衷地自豪”。他此前,已经连续近20年坚持志愿服务,更是身体力行,带领着他的学生们一起致力于志愿服务。

现在,他的学生王诗婕、熊佳琼也在傅向东的鼓励下,来到中共一大纪念馆担任志愿者。出生于1999年的熊佳琼是去年年底刚刚转正的新党员,她说,来到这儿也是一个“寻根”的过程,“作为站在新起点的青年一代,我必须做些什么!”

上海财经大学研一学生陈玉飞不久前刚刚结束了在中共一大纪念馆担任志愿者的暑期实践。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看到90岁的“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宝妹和老伴带着孙女儿前来。在中共一大纪念馆的留言墙前,他听到这位了不起的老党员教育小朋友:留言字要写端正!“老一辈的敬畏之心,也让我心里肃然起敬,更有了学习的榜样”。

王宛艺 摄

“初心,永记!永远跟党走。”这一句话,曾经让志愿者刘一心,心头一紧,落下泪来。这是三位来中共一大纪念馆参观的聋哑人奶奶在留言签上郑重写下的。刘一心说,奶奶们早已花白了头发。但她看到,奶奶们像小学生们一样,先认认真真在自己准备的纸上打好了草稿,才拿起一张留言签,一笔一划地写下了这句话。

00后的他们也参与进来,“以青年带动青年”,做些实实在在的事儿。陆熙珉是一位来自上海大学的00后学生志愿者,主要负责场馆服务的相关工作。开馆初期,陆熙珉在例行巡场时,观察到休息室前地面上的电线容易绊倒行人,便带来胶带主动帮助馆方整理了电线,解决安全隐患。

图源“中共一大纪念馆”微信公众号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00后上海青年,我见证了在党的领导下,上海的蓬勃发展。我为中国共产党感到无比自豪,也向往着有朝一日能加入党的队伍。”他这样说,也正用这样的实际行动践行志愿服务精神。

作者:王宛艺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周渊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