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期商品可以安心“捡漏”吗 ——我市多家超市设立专区促销临近保质期商品

2021-09-01 10:02:47 作者: 临期商品可以

=

图为一位市民选购的临期折扣水果。

超市里的临期折扣商品颇受市民青睐。

图为超市工作人员在报损临期食品。

图为省会某超市临期商品专柜。

□本报记者 焦莉莉文/图

近期,关于临期商品的话题在互联网上持续发酵,引发了人们对于这一新消费现象的热切关注。近日,记者走访我市连锁超市发现,多家超市也纷纷设立了临近保质期商品的促销专区,以打折或者买一赠一等形式进行销售,并广受市民青睐。那么,哪些人群在购买临期商品,可以放心“捡漏”吗?记者就此进行了探访。

象征性标价售卖

超市设立临期商品专柜

洗发水、纸巾、洗衣液、香皂、染发膏……在我市苏宁家乐福超市勒泰店的折扣清仓区,柜台上摆放了50余种商品,并划分了3折区、5折区、7折区,标识非常醒目。

“这瓶洗发水平时卖70多元,现在才30多元,保质期到今年年底,距离现在还有4个多月,差不多刚好能用完。”一名年轻人驻足折扣清仓区,仔细查看了洗发水包装上的文字说明后,才把它放入购物车。“对于消耗频率比较高的日用品,只要没过期,使用起来与普通商品也没多大区别,性价比蛮高的。”这名年轻人说。

据苏宁家乐福河北山西区公关总监刘宇介绍,早在2012年,家乐福超市(苏宁家乐福超市的前身)就设立了销售临期商品的专柜,在近十年的运营中,运营经验不断丰富,上架品类也逐渐拓展,除了日用品还有休闲食品、饮品、生鲜等。大多数临期商品的保质期仅剩1至2个月,保质期长达3到5年的商品则还有3至6个月的保质期。超市也会在商品的价格牌上提醒消费者,“临近保质期产品,请在保质期内使用完毕”。

近两年,生鲜在人们生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逐渐加大,生鲜类的临期商品也随之增加。不仅是苏宁易购家乐福超市,永辉、北国等连锁超市门店也均设立了临近保质期生鲜的促销专区,有的是全天候运营,有的则是从19时之后开始运营,前来购买的消费者既有年轻人,也有中老年人。

“这牛奶梨口感酥脆,含糖量高,白天卖场售价每斤15.8元,晚上半价销售,每斤6.66元,比进价还低。4个梨才5.29元。”8月26日晚上,在北国超市先天下店的水果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天19时他们开始分拣商品,将一些品相欠佳、尾货等专门拿出来,进行打折促销。

记者在水果区看到一个单独摆放的黑色货架,上面陈列了各种打折促销的水果,均用保鲜膜包裹起来,上面的标签显示“水果折扣码”,价格比普通货架上的同类水果要低不少,有的水果价格比三折还低。

“对于临近保质期的生鲜,我们就是象征性标上一个价格,为了尽快完成销售工作。”工作人员说,他们一般会根据商品的保质期长短和剩余的保质期时间来判断是否属于临期产品。

从“敬而远之”到“捡漏”

广受各年龄消费者青睐

一般情况下,临期商品是指即将到达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商品,并且距离保质期越近,其价格越便宜。过去,对于临期食品的处理,大部分消费者的态度是敬而远之。而如今,人们的节约消费理念逐渐加强,购买高性价比的临期商品被很多人称之为“捡漏”,受到各个年龄段的消费者欢迎。

不仅仅是超市,在超市附近的街头,傍晚时分也时常能看到售卖临期商品的摊位,其中以奶品居多,基本上都是从超市下架的商品。在线上,搜索临期商品,数以万计的商品信息会跃然眼前,“临期秒杀”“限时特价”“清仓特卖”等成为关键词,很多商品的月销量都在1000次以上。

据记者了解,临期商品的供应渠道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大型商超下架的产品;二是电商平台的退换货;三是经销商手里真正进入临期的产品。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