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帝王”牵出93名“保护伞” 坚守扫黑的最后一公里

2020-12-02 00:07:08 作者: 狱中&ldq

“小四毛”专案组办案人员认为,扫黑除恶斗争中,必须坚持严打、严判,加大在执行环节的监督力度,避免“重打”“重判”“轻坐”,避免扫黑在“最后一公里”放水。

三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避免部分人员违纪违法,其他人员充当“稻草人”。

在任爱军减刑问题上,山西省监狱管理系统从省监狱管理局局长、分管副局长、重要处室部门负责人,到监狱长、监区长、监狱管教民警,大量人员违纪违法,形成系统性腐败。他们在金钱女色诱惑和黑恶势力威慑面前,丧失了政治信念和立场,曲解法律、徇私枉法,为任爱军减刑创造条件。

而监狱系统其他民警则睁只眼闭只眼,充当老好人、“稻草人”。一些民警由于常年工作在相对封闭的监狱环境,思想禁锢、不思进取,“熬日子”“混饭吃”思想严重。

受访者表示,滋生黑恶势力的地方,往往就是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区域,必然存在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等问题。只有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真正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才能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

四是弥补制度漏洞,强化监督手段,避免制度“空转”。

受访者表示,从任爱军非法减刑案中可以看出,有的关键环节存在制度漏洞。2003年,山西省监狱管理局为了便于监狱管理和改造危顽罪犯,形成了一项对涉黑类罪犯集中轮换关押场所的不成文规定,这在实际执行中,却成为规避公示、违规减刑的手段。

办案人员表示,任爱军在每个监狱服刑期间,均存在严重违反监规行径,却频繁被监狱给予记功、表扬,并确定为监狱改造积极分子。为避免在本监狱提请减刑引起其他民警和服刑人员公愤,省监狱管理局遂按照这项不成文规定,将任爱军先后三次调换服刑关押监狱。

山西省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任爱军利用虚假记功、表扬、重大立功等实现七次减刑,集中暴露了执法司法工作中的漏洞,必须完善“不能腐”的执法司法制度体系,坚决杜绝减刑假释等环节出现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等问题,确保做到对所有犯罪分子不姑息、不放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