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双轨制是什么意思?双轨制改革内容一览

2021-08-29 22:16:35 作者: 利率双轨制是

  利率并轨的过程中,或将在产品和金融市场发生新一轮的“国退民进”。

  中国经济30多年高速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资本积累,在学术界,这一点已经成为共识。其中,国有经济的资本积累主要来自国有商业银行所垄断的正规金融市场所提供的低成本信贷;民营经济的资本积累则主要来自民间金融所提供的成本相对较高的资金支持。

  可以说,民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民间金融。而与之相对的则是,中国经济的增长无法离开民营经济的良序发展。过去30余年,民营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功不可没,对就业的贡献可以说是居功至伟。民间金融也由此对中国经济增长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不仅意味着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也意味着巨大的社会经济风险。

  民间金融最典型的风险是“庞氏融资”,或者说“庞氏骗局”,也就是当企业资不抵债时只能借新债还老债,最后通过资产负债表传染等机制,其可能会引发金融危机。

  近几年,随着民间金融在金融市场中份额的增大,“庞氏融资”的风险开始成为影响金融安全和经济稳定的隐患因素。频发于温州等地的企业主跑路,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恐慌,均表明了这一点。因此,金融改革势在必行。

  温州金融改革实验区的设立,十二条改革任务的明确提出,意味着民间金融改革已然拉开了序幕。将民间金融纳入到国家金融监管体系内,无疑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但是,民间金融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利率双轨制。改革的重心也当在此。

  所谓利率双轨制

  在中国经济市场化过程中,产品市场上同一产品存在计划垄断性定价和市场定价两种价格,称为价格双轨制。与之相仿,在货币金融市场中,也存在受管制的贷款利率和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市场化利率,这便是利率双轨制。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产品市场的价格已完成并轨,实现了由市场供求决定价格。但是,货币金融市场的改革则相对滞后。

  尽管大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均已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但是正规金融市场仍然被国有资本所垄断,其利率仍然受到管制。而民间金融市场的利率则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利率双轨制一直存在。

  比如,2011年中国一年期的贷款基准利率最高水平调至6.56%,商业银行的利率浮动程度最高不超过30%,即一年期的贷款利率最高也不过8.53%;城乡信用社的贷款利率的最大幅度为基准利率的2.3倍,即一年期的贷款利率的最高水平则高达15.09%。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发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约1100亿元规模的温州借贷市场,其年综合利率水平为24.4%。

  利率双轨制对社会经济存在着严重的负面效应。一方面,由于正规金融市场的利率受到管制,因此民间金融市场的利率浮动程度被放大,使得金融风险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民间金融不在监管体系之内,因此当民间金融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双轨制成因与民间金融困境

  要弄清楚利率双轨制的形成,以及利率双轨制与民间金融困境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对民间金融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民间金融的产生主要源自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过去30余年,民营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随之增长的是民营经济对资金的需要。

  早期的民营经济,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家族和企业内部。在民营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这种融资模式是相对稳定的。但是,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这种融资模式就难以满足民营经济的资金需要了。

  民营经济需要拓宽融资渠道,从传统的融资模式转向现代金融市场,以获得更多的金融资源。但现实的情况是,民营经济很难从正规金融市场中获得资金。

  从金融市场的自身规律而言,民营经济的规模相对较小、内部管理很不成熟,无论是从风险控制来说,还是从降低交易成本而言,银行都更愿意贷款给国有企业而非民营企业。事实上,正是因为这一原因,中小企业借贷难才成为了金融界的难题,即银行总是将资金贷给有资金实力的企业,而不是贷给需要资金的企业 。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