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上典型的党派之争事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2020-12-30 16:34:00 作者: 古代历史上典

  比方以苏轼为首的蜀党和以程颐为首的洛党之争,因为苏轼为进士身世,程颐则为布衣身世;苏轼生性豪爽,落拓不羁,程颐则呆板保守,呆板教条;但是二人都是其时声名显赫的人物,学生故旧极多,因此因为二人的彼此不抵挡,构成了彼此学生弟子等彼此排挤,成果都是被贬,苏轼终究贬谪儋州,病死常州,程颐官位被剥夺,病死洛阳。(概况另文撰述)

image.png

  北宋消亡后,南宋尽管偏安一隅,不思进取,却连续了北宋党争遗风,争权夺势,冲击异己,不过表面上来看,从变法之争,转变到主战派和主和派上来。整体来看,主和派占上风,主战派处于弱势,而党同伐异的成果,使得南宋摇摇欲坠,终究亡于蒙古人铁骑之下。

  明代的党争,也是伴跟着朝代的一直,而且是历朝历代最为血腥的党争。从洪武年间淮西浙东两大集团之争;再到英宗代宗两朝更迭中,夺门勋贵对景泰诸臣的反攻倒算;直到嘉靖朝“大礼议”帝党旧臣水火难容终酿左顺门事情,及晚期严党独大广泛全国,以至于徐阶等“王学”诸臣不得不以小人之法“倒严”;至万历后三朝,朝廷内部以宣、昆、齐、楚、浙等区域为小集团的党争轮流演出,至天启朝总算演化成“阉党”和所谓“东林党”士大夫之争。因为党争不断,各派力气的此消彼长和反攻倒算,加快了朝廷执政权的撕裂,也使得明朝敏捷败亡。

image.png

  明代的党争,往往不是朝廷上官吏的互不相让,而是朝野之间互造舆论,士林参加朝政谈论的习尚从此而开。而且明代的党争,和前几朝不同,曾经只不过是贬官弃用放逐,明朝则不整趴下不罢手,乃至是品格消除,到了明末,阉党对东林党更是血腥镇压,使得许多东林党人物被迫害致死。明朝党争的成果,使得政如铺排,生灵涂炭,以至于明末崇祯皇帝临死感叹“诸臣之误朕也”颇有几分道理。

  清朝树立政权后,对明代消亡的经验有着深入的警觉,首先是防备汉人结党,大兴文字狱,关于有结党嫌疑或许蛛丝马迹的现象,马上予以零忍受的高度镇压,斩首抄家都是小事,满门抄斩诛灭九族时而有之,以至于官员大臣对自己的言行都十分慎重。而关于本家权贵,也是丝毫不手软,只需有觊觎皇权的行为,都会被逐个剪除。因此,终清代一朝,党争很少产生,但是官员之间的学生故旧的错综复杂,却愈演愈烈,构成一种暗的激流,逐步侵袭着控制者的根基。在遇到外因西方列强的侵犯下,清朝帝国很快轰然坍毁,前史上的封建王朝就此完结。

image.png

  终上所述,从先秦的比周、朋党,营私舞弊,到汉代的外戚宦官争权,再到唐宋时期党派的排挤排挤、贬官放逐,以及明代的互不相让、血腥残杀,再到清代的由明变暗,卖官鬻爵,可以说,朋党之争贯穿于人类前史,这也是人类群居性的天然规律,很难防止。

  只不过,有的朝代有的官员,纯归于政见不合的正人之争,不乘人之危;而有的人,则挟私泄愤,冲击报复,根除异己,正如孔子所言:“正人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好。”,因此,无惧争辩,唯惧结党,更惧小人结党,那才是社会的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