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一斑可见全貌?工匠制度的变化,实际上是北宋国力发展的映照?

2020-09-21 11:14:20 作者: 窥一斑可见全

新型工匠身份的出现使其走向职业化

北宋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再加上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当时北宋的市场需求量,经常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这和当时的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技术、工匠数量等都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由此为了满足政府以及百姓的日常需要,特别是为了满足官方需求,北宋时期设立了一种匠籍制度,这是工匠走向职业化的开始。

所谓匠籍制度,就是与正常的户籍和军籍不同,政府将那些从事于官营手工业作坊优秀的工匠,或者有些技术要求极高、操作程序极为复杂的门类工匠集中起来,纳入到匠籍之下,使他们直接成为为政府机构,甚至是为皇家直接服务的群体。

久而久之,这种匠籍所产生的工匠就是一门专业化的职业了,他们通常都会有世袭、家传的特点。

《宋史》载:"又有呵喝人员等二人,教马官二人,职掌五人,专知官一人,库子八人,装挂工匠二人,诸作工匠十五人,盖覆仪鸾司十一人,监官又三员。"

北宋时期被纳入到匠籍的工匠与唐朝的番匠还有很大的不同,唐朝时期的番匠是在每年的规定时间年内履行规定的工匠任务,这属于个人的劳役。

而北宋时期拥有匠籍的工匠则是有着职业化的分工特点的。他们常年入驻官营手工作坊,甚至是皇宫,为那些封建集团进行服务。

同时由于他们这种工匠职业化的特点,他们也会受到政府给予的经济报酬,并且在日常生活的待遇上,比如人身安置、衣食住行都会有相应的安排。

而且这部分工匠虽然人身自由和那些自由的工匠无法比,但是他们所获得报酬却是很高的。不过由于数量有限,这些拥有匠籍的工匠实际上只是辅助性的,北宋重点还是使用那些官营招募的工匠。

工匠发展的细化和数量化造就了工匠势力群体的壮大

北宋时期的手工业发展已经步入到全新阶段,除了传统手工业产业在继续保持发展之外,前朝时期技术不成熟的一些手工业也在不断完善,逐渐成为北宋王朝重要的产业体系之一。

如此一来,手工业生产规模的快速扩大,直接导致了从事手工业生产的工匠数量在直线上升,当时大量的难民、流民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选择民间手工业主贡献自己的能力。

同时封建政府也会采取类似的方式来收留这些社会流民,以便保持基层社会的稳定发展,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

除此之外,在一些对手工业生产技术以及工匠个人素质要求较高的行业当中,那些工匠由于数量较少,因此在地位上也开始不断上升,逐渐成为稀缺手工业生产的重要劳动力。

特别是在为皇家的服装、日常用品等方面的手工业生产,由于需要突出等级高低尊卑,因此所需要的工需和原材料都是平常民间的手工工场所不能比的。

《宋史》载:"活石为灰,帷幕用百花锦。官有丞相、太尉,各领兵马二万余人。马高七尺,士卒骁勇。民居屋宇略与中国同。市肆多金银绫锦。工匠技术,咸精其能。"

因此北宋时期的工匠数量在整体上不断增加之时,在工匠的整体素质上也是较于前代有着明显的进步和发展的。

而这种工匠社会地位的提升,以及他们自身素质的提高,也为他们开始寻求较为宽松的人身活动空间提供了基础条件。

而这种开始摆脱政府高强度的人身控制,实际上为北宋工匠在人身依附关系走向削弱,奠定了重要基础。

工匠身份的变化,映照了北宋思想的变化

工匠作为中国封建历史时期重要的手工业生产力量,实际上为统治者以及社会大众的生活不断丰富,以及使他们的基本生活获得满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西周时期的工商食官制度,那时的工匠还是完全属于官营手工业所统治。到北宋时期工匠身份独立性的加强,这经过了将近两千年的转变。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