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1514~1587)是明朝中期的清官,和宋朝的包拯有得一拼。
“两袖清风、刚直不阿、嫉恶如仇、爱民如子、不畏权贵”等溢美之词用在他身上恰如其分。
其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是人们心目中完美官员的化身。
然而,近代人们对海瑞饿死女儿之事颇有争议,可以说是“褒贬不一”。
道好的说他是圣人,骂他的指责他枉为人父,是冷血动物。
问题来了,海瑞为何要饿死自己的女儿呢?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有一天,海瑞看到五岁的女儿在吃一个烧饼,海瑞心中大奇,自己家贫从没吃过烧饼,女儿的烧饼从何而来?
海瑞就问女儿谁给的烧饼,女儿说是邻居王伯伯给的。
海瑞一听勃然大怒,斥道:“一个好女子怎能随便地接受男人的东西呢?只有你饿死才是我海瑞的女儿!”
女儿一脸的愧疚,从此不吃也不喝,家里人怎么哄她劝她也没有用,7天之后终于饿死了。
这件事听起来并不复杂,无非是海瑞从小灌输和教育女儿“男女授受不亲”的传统思想。
讲真海瑞说的气话并非真的想饿死女儿,谁知道女儿和他一样是个“犟种”,这就是有“其父必有其女”的道理吧?女儿宁肯饿死也不想让父亲名誉受损。
五岁的女儿太天真太傻了,想美化父亲的形象并不为过,但这件事乃是一把双刃剑。
在父亲成为“道德模范”官员时,朝廷树立海瑞“高大上”形象时,这件事无疑是政治宣传的好材料。
古代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老百姓被愚弄已经麻木不仁,没有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必然全盘接受这个故事,海瑞成了道德圣人。
但是当海瑞被打倒后,被政敌攻击时,这件事就成了海瑞没有人性,冷酷无情的反面教材。
政敌就会从人性的角度来攻击海瑞,“虎毒尚不食子”,海瑞能饿死自己的女儿,为了政绩和名声,他比老虎都毒!政敌会用“易牙烹子献君王”的故事诋毁海瑞。政敌会质问海瑞:对待亲人如此,你如何能有慈悲之心善待没有任何亲情的老百姓?
从上面两种截然不同的立场来看,正反双方说得都有道理。是攻击、是赞扬就看统治阶级的需要了。
值得一提的是,“海瑞饿死女儿”之事,正史上和《明史》上没有任何记载。这个故事最早出自明代姚叔祥的小说《见只编》,作者的初衷是歌颂海瑞严于律己的好门风,到了清朝,统治阶级也把这件事当成正面教材来宣传。
随着历史的发展,现代人对这件事有了新看法,多数人认为海瑞不应该这样做,毕竟五岁的女儿认知还不全面,如此求全责备有点过分,海瑞应该谆谆善诱,而不是粗暴地用“去死”来对待女儿。
综上所述,古代的海瑞也许是一个完美的官员,但绝不是一个好父亲。
对这个问题亲们有怎样的看法呢?不妨留言讨论,以便杜绝这样的悲剧。
文/秉烛读夏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