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明明是病逝,为啥官方记录为“不病而死”,其中有何隐情?

2020-09-24 14:27:02 作者: 皇太极明明是

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八月初九日,清太宗皇太极驾崩,《清史稿》中记载:“是夕,亥时,无疾崩,年五十有二,在位十七年。”史料记载皇太极是无疾而终,但根据皇太极在最后几年的生活起居记录来看,他并非“无疾”,而是身患重病。所以史书上的记载,便引起了后人种种猜测。明明是因疾病过世,却为什么一定要说是无疾而终?难道在这其中有什么隐秘的事不欲人知?

皇太极出生于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自幼便随父征战天下,身体很好,但在中年以后,体型变得肥胖臃肿。到了崇德六年(公元1641年),年过半百的皇太极,身体情况更是不如往昔。

▲皇太极剧照

01

但在《清史稿》中,却并未记载皇太极得了什么病,只是以“圣躬违和”或“圣躬不豫”一笔带过。但是在其他记录中还是可以看出皇太极的身体不好,频繁生病。

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十月,“上不豫,赦殊死以下”,皇太极不但生病了,而且还大赦天下。同年十二月“上不豫,诸王贝子请罢猎,不许。”这一次皇太极生病应该比较严重,因为王爷王子们都在请求不再举行围猎活动,但皇太极并未同意。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3月,皇太极再次“上不豫,赦殊死以下”,当时朝廷不但大赦天下,还曾经连续两天向各大寺院祷告祈福,大量施舍白银。但从4月之后一直到8月,皇太极的身体状况应该有所好转,在这几个月内没有他生病的记载。然而也就是在当年8月9日,皇太极却突然身亡。

▲皇太极吐血剧照

02

专家表示,虽然在清朝的史书上没有透露任何蛛丝马迹,也没有用药记载,但是在朝鲜的史书《李朝实录》中却有相关内容:“四月初六日,清人向长住盛京的国王之子(朝鲜被当作人质的王子)问药,而且请名医给太宗治病。”在这段记载中,皇太极所用药物主要是用于化痰、去热、解烦闷等。

再结合史书所记载的各种事件来看,基本可以推断出当时皇太极的身体状况。皇太极的一生都十分辛苦劳累,在他去世前几年更是政务繁忙,而他最宠爱的宸妃博尔济吉特·海兰珠,于崇德六年(公元1641年)去世,当时皇太极便大受打击。在得知宸妃病重时,皇太极便日夜兼程赶回京城,而宸妃病逝后,他更是伤心得一度昏迷过去。宸妃进宫后一直深得皇太极宠爱,在她去世后,皇太极过于伤心难过,自然会导致身体和精神不济。

▲海兰珠剧照

民间有种说法是,皇太极的死因是“痰疾”,但以现在的眼光看,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多痰应该是由其他病症引起的一个症状。还有些人认为皇太极是由于过于思念宸妃,导致抑郁成疾。但从皇太极的生平记录来看,在宸妃死前,其实他的身体就已经不好,宸妃的死对他来说固然是一个大打击,雪上加霜是有可能的。

03

前文提到过,皇太极一生辛劳,既要领军作战又要处理沉冗繁杂的政务,在尚且年轻的时候症状不显,人到中年之后,身体素质会急速下降,年轻时埋下的后患便会一一显露。皇太极的精神也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这种精神状态,无疑也会影响健康,宸妃之死自然会对皇太极的身心带来更进一步的伤害。

▲孝庄剧照

有一些野史和民间传闻说,孝庄因为与多尔衮有不伦之恋,怕被皇太极察觉而将之毒害。但这种说法毫无依据,反而让孝庄的名声被抹黑。事实上,孝庄太后的存在对满清前期的稳定功不可没,她大可不必杀掉皇太极。

其实根据皇太极的身体状况和当时发生的事件来看,他应该是死于高血压导致的脑溢血。皇太极到中年以后体型肥胖,再加上常年劳累和宸妃的去世,所以会出现突发脑溢血一点也不奇怪。在这之前,他所出现的气血上涌、眩晕等情况也是高血压病的典型症状。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