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蜀军阵营的大将,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而在蜀国这第一批老将相继阵亡之后,蜀军的第一大将便要数魏延了,诸葛亮北伐之时,魏延可谓是诸葛亮的左膀右臂。但是诸葛亮死后,北伐大计宣告破灭,诸葛亮却遗命要杀了魏延,这件事在历史上颇有争论。
我们知道,魏延刚刚出场的时候,诸葛亮就动了要杀魏延的心。魏延原本是刘表的部下,后来又投靠了长沙太守韩玄。赤壁之战后,关羽奉命收复长沙,魏延便又斩杀了韩玄,向关羽献城,投靠了刘备。
所以诸葛亮才要杀魏延,《三国演义》把这段说的很精彩:“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
刘备觉得魏延是个人才,况且杀降将以后就没有人敢再投靠你了,于是便没有杀魏延,甚至后来还重用了魏延。
建安十七年(212年),刘备和刘璋决裂额的时候,刘备起兵攻打刘璋,刘备军在打破刘璋之后,派黄忠、魏延等统兵平定广汉郡,魏延数战有功,被封为了牙门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自称汉中王,需要大将镇守汉中,本来大家都以为必然是张飞胜任,却没想到最后是魏延担任了汉中太守。
刘备死后,诸葛亮并没有排挤魏延,反而是重用他,或许也是因为五虎上将已经陆续凋零的缘故,但诸葛亮对于魏延始终不喜欢,因为还是因为魏延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在朝中就经常和其他的大臣发生矛盾,多是诸葛亮在其中调和才平息。
诸葛亮清楚,只要自己一去世,那整个蜀国就没有人能够奈何得了魏延了,因此诸葛亮去世前,便交代杨仪和马岱诛杀魏延,以绝后患。
诸葛亮去世后魏延果然不尊撤军遗命,要独占军权。杨仪令马岱出手斩了魏延,平息了这场战乱。
不过魏延之死颇受争议,元代的学者郝经便认为是:“杨仪以私忿杀大将,罪浮于延。”意思就是说,杨仪和魏延有私仇,所以杨仪才杀的魏延。
魏延死后,他手下士兵冒着生命危险替魏延收了尸,将其尸骨葬在了今陕西汉中市北门外2公里的石马乡,甚至就此定居了下来为魏延守墓,还在墓前雕塑了两个下跪的石马,意指杀害魏延的杨仪、马岱。后世甚至还立了一个诸葛亮低头忏悔的石像在墓前,这就是十分具有争议了。
既然魏延手下的士兵,在一开始没有立诸葛亮的石像,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杀害魏延的元凶,是没有诸葛亮的。由此可见,杨仪“以私忿杀大将”并非瞎猜的,而是有一定事实根据的。诸葛亮向来谨慎,如果他真要杀魏延,为何不在生前就杀?死后的变故谁还能捏的准?其中必有蹊跷,幕后的策划这一切的人,或许只有杨仪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