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题记
大唐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的秋天,一个丰神俊朗,面如满月的青年人,身着儒衫,腰系长剑,离开了剑南道绵州昌隆青莲乡,去远方游历。这个年青人名叫李白,字太白。这是24岁的李白第一次离家远游,那天晚上的月亮很皎洁,清辉洒遍了蜀中的山山水水,行船江上的李白思绪纷飞,就写下了这篇流传千古的《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由大峨、二峨、三峨、四峨四座大山组成,其中大峨、二峨两山相对,双峰蜿蜒,犹如女子蛾眉,所以名为“峨眉山”。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半轮秋,半圆的秋夜月亮。平羌,指的是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峨眉山上挂着半轮秋夜的明月,月亮的影子映在流淌的青羌江水上。
乘船出行的旅人,一般都会在船头看风景,李白仰望天际,峨眉山在月光下呈现出巍峨秀美的剪影,弯弯的月牙宛如挂在山尖之上。“秋”字是为了照顾韵脚放在句尾,有两层含义,其一是点明远行的季节是秋天;其二,提起秋夜的月亮,每一个中国人都会自然生发出许多美好的联想,比如春花秋月,秋月寒江,冰壸秋月等等,所以“秋”字在这句诗里还兼有形容词的意思。
皎洁的月光洒下,李白俯视江面,天上一个月亮,水上一个月亮。“影”指的是月亮的影子,两个动词的选用则显示出诗仙的炼字功力,因为“入”比“映”和“照”在程度上更深,而“流”字则让这幅美景充满了动感,月影深入水中,江水滚滚流动,但月影也随着江水流动,陪伴诗人前行。这句诗通过月影的流动,也暗道出江水澄澈明净,水月一色。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清溪,并非是河流溪水的名字,而指清溪驿,在今天四川省犍为县。渝州,唐代州名,治所在巴县,就是今天的重庆市。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夜间我乘船从清溪驿出发向着三峡而去,思念你却见不到你,顺流而下去向渝州。
关于最后两句诗的理解,在两个关键词上,有一定的争议。其一:“三峡”,指的是哪个“三峡”?有人说是指四川省乐山县的“嘉州小三峡”,犁头峡、背峨峡、平羌峡;也有人说指“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清溪驿所在的犍为县在乐山小三峡的下游,所以“夜发清溪向三峡”,就有些讲不通;而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南津关,李白此次出行的目的地正是渝州(重庆),所以上下两句的“三峡”和“渝州”是正好吻合的。
其二,“思君不见”,这个“君”指的是谁?通行的解释是指峨眉山月,另一说指李白的友人。《唐诗笺注》,《唐诗别裁》这两本唐诗选集都认为指的是月亮。峨眉山位于李白的家乡,向着渝州进发,就看不到峨眉山的月亮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以峨眉山月代指家乡,更富有诗意,如果指友人,则有些平直。
“山枫说文化与历史”个人认为,“思君不见下渝州”把“君”说成是月亮,总感觉有些生硬,甚至可以说是过度解读,因为李白当时既可以看到天上的月亮,还可以看到水中的月亮,如果解释为心中思念的人,则更加顺理成章。
甚至我们可以更加进一步的推测,这个“君”指的是李白在家乡所喜欢的女孩。多情的李白当时二十四岁,正是“鲜衣怒马少年时”,在家乡怎么可能没有恋人?正如一首歌里所唱的那样:“再见了心爱的梦中女孩,我将要去远方寻找未来。假如我有一天荣归故里,再到你窗外诉说情怀。再见了心爱的梦中女孩,对着你的影子说声珍重,假如我永远不再回来,就让月亮守在你窗外!”其实,思念故乡的人,不也是思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