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百姓的“紧箍咒”——严密的黄册制度,看朱元璋的统治艺术

2020-10-03 21:40:05 作者: 大明百姓的“

1368年,明朝建立,此时社会刚经历了战乱,经济凋敝,田园荒芜,流民失所。加上户籍和土地册籍散失严重,户口变动较大,导致政府的赋税和徭役无法征收。

于是朱元璋仿照元朝严格的职业世袭制,把全国人口分为农民、军人、工匠三大类。在三大类中再分若干小类,比如工匠之中,还分为厨子、裁缝、船夫等。军户之中,还细分为力士、弓兵、铺兵等。民户之中,除了普通农民外,还有沿海晒盐的灶户,为军队养马的马户,给皇帝家看坟的陵户,管园的园户,种茶的茶户。此外还有什么米户、囤户、菜户、渔户、窑户、酒户、蛋户、站户、坛户、女户、丐户等等,计八十种以上。

▲士农工商图

“籍不准乱,役皆永充。”也就是说,职业先天决定,代代世袭,任何人没有选择的自由。

洪武十三年,把人口分门别类后,朱元璋建立了中国古代史上同时也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严厉周密的户口制度,也称黄册制度。黄册内容包含:户籍类别、田地数目、房产数目、牲畜。朱元璋规定黄册十年更订一次,制成四本,其中户部一本,各省布政司一本,各府台一本,各县衙一本,用黄色封皮包裹。

▲明朝黄册

洪武二十四年,因为在人口登记中发现了弄虚作假行为,朱元璋又下命令,所有户口本都必须由家长本人亲自填写或者亲自口报,绝不许别人代为包办,如果有包办作弊,或者隐瞒人口不报的,经手人员“一体处死,隐瞒人户,家长处死,人口迁发化外”。

这样规模浩大的人口登记每十年重新进行一次,每家每户微小的变化,都细致地表现在户口本上。因此,黄册制度把大明的人口统计的明明白白,一清二楚,离开了这些户口本儿,大明王朝就没法运转。

所以黄册制度有三个作用:1.严格规定了所有人的户口性质,职业性质,掌握了全国人口的数量等

因为黄册的存在,各地老百姓没法买通官员,改换户口。用明清史学家韦庆远的说法,黄册就是全国百姓的“紧箍咒”、“捆仙索”,是足以致每家每户于死命的最后王牌。弘治五年,南京户科给事中杨廉根据朱元璋的立法精神,这样说明黄册制度的重要性:“惟祖宗旧例,藏民册后湖,法禁严重,不许诸人窥伺,其深谋远虑固非一端。至于今日各处远年之册无多,而军民各籍大势不敢紊乱者,诚惧册籍之独存于后湖也”。

▲玄武湖黄册库遗址2.防止百姓随便迁徙,便于管理“凡军民人等往来,但出百里即验文引,如无文引,必须擒拿送官。”——弘治《大明会典》

从明孝宗时期编撰的《大明会典》可以看出,明朝百姓流动必须需要路引,其实这一规定最初是朱元璋设立的。朱元璋为了便于管理百姓,将明朝百姓的行动限制在“一亩三分”之间。朱元璋想把全国人民都变成植物,不但不许随便改变职业,也一辈子不许随便迁移。人本来是土地的主人,但是朱元璋却使土地成为农民的主人,全国农民都变成土地的附属物。3.保证赋税

黄册与今天户口制度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不光是用来记录人口信息,还要记载这一家的产业,用以确定应该承担多少赋役。在黄册制度的规定下,每个“里”中的人口,所承担的赋税是均等的,极大的避免了赋税集中问题。同时,若某一户家庭出现问题,同“里”的其他家庭需要共同承担这一户的赋税任务,这样就保证了朝廷的赋税收入。

可以说,黄册制度是明王朝的统治基石,没有黄册制度,朱元璋大移民、大土改、平均土地及财产的成果就无法保持,也没有延绵近三百年的大明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