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鉴藏家完颜景贤

2020-10-07 21:44:56 作者: 清末民初鉴藏

完颜景贤鉴藏印介绍

完颜景贤用的鉴藏印有“完颜景贤字享父号朴孙一字任斋别号小如庵印”(白文)、“完颜景贤精鉴”(朱文)、“景贤”(朱文)、“景贤”(白文)、“景贤曾观”(朱文)、“景贤鉴藏”(朱文)、“景行维贤”(白文)、“金章世系景行维贤”(白文)、“景长乐印(景印长乐)”(白文)、“任斋”(白文)、“任斋铭心之品”(朱文)、“朴孙”(朱文)、“朴孙庚子以后所得”(朱文)、“小如庵秘笈”(朱文)、“小如庵秘笈”(朱文)、“小如庵墨缘”(朱文)、“三虞堂鉴藏印”(白文)、“虞轩”(朱文)、“咸熙堂鉴定”(朱文)、“米论四希书画巢”(朱文)、“献厂”(朱文)。

简介

完颜景贤(1876-1926),字享父、任斋,号朴孙,室号小如庵、三虞堂、虞轩、献厂、咸熙堂、异趣萧斋、米论四希书画巢、真希堂等。系晚清重臣完颜崇厚之次孙。民国初期北京著名的藏书家、书画碑帖收藏家。

晚年家道中落变卖众多藏品

完颜景贤作为清末民初最重要的收藏家,收藏印主要有:景行维贤(白)、完颜景贤精鉴(朱)、金章世系景行维贤(白)、完颜景贤字享父号朴孙一字任斋别号小如庵印(白)。完颜景贤交游广泛,与端方、缪荃孙、内藤湖南、福开森等中外鉴藏名士进行书画交流,这也是他的收藏能够被海内外收藏人士所知晓的重要因素。他之所以在晚年大量散出其藏品,亦是因生活状况大不如前的无奈之举。景贤之子名为金启迪,亦富收藏。但因满清灭亡,家道中落,为求生计,不得不变卖了为数众多的珍贵收藏。这些书画作品,无论哪一幅都是国宝级别的珍品,在完颜景贤故后,尽数流失在外,甚至杳无音讯。

完颜景贤所藏《两汉策要》十四册为元抄本,由宋代陶叔献编辑,收录了两汉期间164篇重要的政论文章,共计9800多字,历代盛传为元代书法大家赵孟顺手书,至晚清藏书大家傅增湘依然保持了这一观点。《两汉策要》为明嘉靖年间著名藏书家周良金收藏,到晚明,为有“海内第一藏书家”之称的毛晋所收藏,并成为其书斋“汲古阁”中至被珍视的藏品,他在书上打上了自己的收藏印80多方,足见其喜爱之情。

到清乾隆年间,《两汉策要》为张朝乐所得。到了清末,此书又被满清的大贵族完颜景贤所收藏。完颜景贤故去后,遗物散出。这部书后来又被众多官宦和藏书家所收藏。在这部书中,我们几乎可以找到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所有著名的藏书家的题跋,其中包括翁方纲、王杰、钱大昕、戴衢亨、袁枚、秦承业等。在中国嘉德2011春季拍卖会古籍善本专场中,《两汉策要“十二卷”》以900万元起拍后便遭遇疯抢,在经过了近70轮激烈叫价之后,最终一位电话委托的买家以4830万元人民币将其收入囊中。

轶事

尤钟情大师作品

完颜景贤钟情于大师的作品,他就像一般的传统收藏家那样,认为只有一流的画家才能创作出一流的作品,而其对一流画家的痴迷程度远高于一流作品。也正因此,我们在完颜景贤的藏品中看到大量一流画家的二流作品甚至是托名之作,但他绝不会收藏二流画家的一流作品,这一理念在后来也影响了张伯驹和王季迁等藏家。在他看来,大师的精品固然可贵,但其二流作品甚至是托名之作,也是认识其时代、流派的重要证据。

(本文参考文献:《中国书画》、《清末民初北京完颜家族的两大鉴藏家》(叶公平)、《艺术学研究》、《两汉策要》天价背后的古书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