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景帝是不敢拒绝,也不敢答应,在酒席上他只能与窦太后装糊涂。而后酒席结束,他立马找了借口离开窦太后处,然后赶紧召集袁盎等朝臣商议此事,询问他们该如何做。此时袁盎等朝臣是一致反对立刘武为帝太子,他们认为
“殷道亲亲者,立弟。周道尊尊者,立子。殷道质,质者法天,亲其所亲,故立弟。周道文,文者法地,尊者敬也,敬其本始,故立长子。周道,太子死,立適孙。殷道。太子死,立其弟.....方今汉家法周,周道不得立弟,当立子”
(《史记.梁孝王世家》),就是今大汉承周制,而周朝是不允许立自己的弟弟为太子的,只能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所以自然是不能立刘武,而因立陛下的其他儿子为太子。
而后,为了让汉景帝和窦太后彻底断了立刘武为太子的念头,袁盎等朝臣就举了一个立弟为太子后,而让国家动荡不断的例子,其言:
“故春秋所以非宋宣公。宋宣公死,不立子而与弟。弟受国死,复反之与兄之子。弟之子争之,以为我当代父後,即刺杀兄子。以故国乱,祸不绝。”
(《史记.梁孝王世家》),就是当年宋宣公因立弟为皇嗣,宣公与自己弟弟的子嗣相互争夺皇位,都视自己为正统,从而导致宋国政局是动荡不已,祸延五代都不休,正所谓“祸乱后五世不绝”,所以我朝绝对不能重蹈宋国的覆辙,不然就会祸及大汉的统治根基。
如此,景帝和窦太后在袁盎等朝中重臣的劝谏下,“景帝传位于梁王”之事就再一次化为泡影,之后窦太后
“乃解说,即使梁王归就国”
(《史记.梁孝王世家》),刘武被迫返回梁国封地,做皇帝的梦想也就随之破灭。
第三阶段则是前150年4月,这一月汉景帝立胶东王刘彻为太子。这个时候皇位再次离刘武而去,但是这并没有让刘武放弃对于皇位的觊觎,反而是加剧了他夺位的野心。在刘彻被立为太子不久,他就向景帝请求:
“愿赐容车之地,径至长乐宫,自使梁国士众筑作甬道朝太后”
(《史记.梁孝王世家》),就是他希望景帝能答应他让梁国将士来修建一条能让一辆车从京师直通长乐宫的甬道,以此来方便他朝拜窦太后,对于这种请求景帝自然是不会的同意。
要知道刘武可以通过这条甬道直通长乐宫去拜见窦太后,也可以利用这条甬道直接率兵攻进景帝的居所,所以景帝怎可同意?之后再加上袁盎等朝臣的极力反对,景帝更无答应的可能。如此,被拒绝的刘武,虽对于景帝不敢有什么记恨之心,但对于袁盎等反对他的朝中重臣却已是恨之入骨,刘武本来就对袁盎等人几次三番阻止自己做太子的行为极为不满,现在他们又反对自己修甬道,如此在新仇旧恨下,使得向来嚣张跋扈惯了的刘武下定决心要对袁盎等朝臣行报复之事。
不久,刘武
“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阴使人刺杀袁盎及他议臣十余人”
(《史记.梁孝王世家》),在自己的谋臣羊胜、公孙诡的建议下,刘武决定派人刺杀袁盎及其他反对他的议臣,自此引发了“景帝传位梁王”事件中最大的一次政治风波。
之后袁盎等人皆被刘武所杀,朝野震动,群臣个个义愤填膺,要求严惩凶手,景帝遂下令彻查。不久就查出是梁王刘武与其谋士所为,景帝震怒,此时刘武处境堪忧。不过最后因窦太后的庇护,再加上刘彻的舅舅王信(被刘武谋臣邹阳收买)向景帝上谏:
“昔之舜之弟象,日以杀舜为事,及舜立为太子,封之于有卑”
(《资治通鉴.汉纪八》),借舜与象之事,让景帝消了怒气,后羊胜、公孙诡又相继自杀替刘武顶罪,刘武最终得以脱罪,未被处罚。
但经过此事后,“景帝益疏王,不同车辇矣”(《史记.梁孝王世家》),刘武彻底失宠于景帝,而后再加上刘武又肆意刺杀朝中重臣,满朝文武再无一人支持于他,反是竭力阻止他上位,同时窦太后也因此事再没有脸面支持刘武上位。自此刘武的皇帝梦彻底破碎,再无任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