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金瓯还没有巩固好,大清就亡了

2020-10-12 21:45:09 作者: 严复:金瓯还

严复

1879年,马尾船政学堂的洋教习合同期满,学堂瞬间就面临着师资缺乏问题。

听说在英国留学的严复同学,考课“屡列优等”,吴赞诚上书朝廷:吾赞成将严复同学调回国任教。

朝廷真的赞成了,一纸调令,严复回国了。

在英国学有所成,对于这纸调令,严复欣欣然,毕竟恩师沈葆桢身居高位,对自己又器重,大展宏图指日可待----想想都觉得美好!

只是……无奈啊!

天不遂人愿,严复回国的那年冬天,沈葆桢与世长辞。

严复悲从中来,从此宦海无涯,何时到头?

老李头

好在,又一个贵人横空出世,提携了严复一把,此人叫陈宝琛,时任内阁大学士,也是福州老乡。

陈宝琛向李鸿章举荐:严复这个小兄弟,气量不凡,天资卓绝,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李鸿章也觉得,闽人自古多俊才,就他了。于是,写了一封信给船政大臣黎兆堂。

当时黎兆堂脸色贼难看,这么好的人才,老李头说挖走就挖走,心有不甘。

但,老李头权大势大,自己又惹不起,除了心里冒出一个“妹的”,还能怎么办?

虽然黎兆堂不舍得,可人家严复可是乐开花,在船政学堂是教习,到北洋水师学堂那是总教习,好歹升官了。

初到水师学堂,严复也是意气奋发,打算大干一番。老李头看到严复兢兢业业,频频点赞:小伙子,人不错哦,跟着老夫好好干。

可是呢,严复这个人虽然是个人才,却恃才傲物,说话又不好听。

老李头这人喜欢说话好听的官员,认为他们个个都是人才。

严复手札

不久之后,中法爆发海战,孤拔开着几艘舰船屁颠屁颠得到闽江口耀武扬威。

老李头任人唯亲,将只会纸上谈兵的张佩纶调到福州指挥福建水师,结果是不堪一击,整个造船厂几乎被孤拔夷为平地。

严复得知此消息之后,对洋务运动失望至极,横眉冷对老李头,怒道:用不了30年,大清国土被列强瓜分殆尽,我们只能像老牛一样,被牵着鼻子走。

老李头瞟了一眼严复,心里暗道:年轻人思想这么偏激,太可怕了,老夫决不能让你在学堂里有实权,看你还嚣不嚣张。

严复就这样被架空,满肚子的才华,没地方施展,憋得太难受了。

1885年,那是一个夏天,严复百无聊赖的在天津桥上散步,邂逅了一位老乡,就是后来的好基友郑孝胥。初次见面,两人老乡见老乡,相见恨晚。

严复对郑孝胥吐槽:贤弟啊,为兄满腹才华,在水师学堂都五年了,还是不大不小的总教习,真是痛苦。

郑孝胥安慰他:我知道老哥天资卓绝,文才出众,对你的处境我深表同情,确实是老李头大材小用了。

严复觉得自己遇到知己,感动都快哭了。

只是,看到以前不如自己的同学,现在都高升了,自己却还被冷落,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严复决定要考科举进入官场,实现抱负。于是,严复第一次去考科举,因不会八股文,名落孙山。

那一晚,严复借酒浇愁,郑孝胥上门拜会的时候,严复已经醉的不省人事。

严复郁闷至极,就跟堂弟严观澜说:老弟啊,哥哥我自从来到天津以后,整个人都不好了,做什么事情都有人插一手,我无法施展拳脚了。看来想要做官,还要溜须拍马,钞票通气,可是我都不会,也难怪我仕途不通畅。

严观澜回信说:我的哥啊,你不要那么书生气,要多去老李头那里走动走动,逢年过节也要去送送礼物,说话要好听一点。

严复依言而行,李鸿章果然对他大有改观,马上就把严复提到副总办的位置,不久之后又提到总办的位置。

严复那是相当高兴,又跟堂弟说:老弟,你说的太对了,多见见老李头,真是大有好处,这个真是太奇怪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