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的发迹史

2020-10-13 16:06:01 作者: 安禄山的发迹

开元二十二年六月,张守珪大破契丹,将大批俘虏送往朝廷,改变了唐朝在东北方面被动防御的局面,让唐玄宗欣喜不已,重赏张守珪,加官右羽林军大将军、兼御史大夫。张守珪为人仗义,所以他利用各种场合,向朝廷大力推荐冲锋陷阵的安禄山。

四、开元二十一年,张守珪特意派遣安禄山入京奏事,让他增加见识,熟悉朝廷规矩和朝廷大臣。然而,正如中国古语所说的,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张守珪的这番良苦用心,却成了安禄山生命中的一道巨大的坎。

当时在朝廷担任中书令的张九龄,是著名的骨鲠之臣,曾经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诗句,轰动文坛。

第一次见到安禄山,张九龄上下打量这位满脸胡茬、身材魁伟、皮肤白皙的胡人,在其貌似恭敬的陈述中,张九龄感到莫名的诡异,和安禄山的对话中,他捕捉到了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目中无人、桀骜不驯的神色,隐约涌出一种不祥之兆,觉得此人绝非善良之辈,一旦得志,便是那种嚣张叛逆之徒,全然不可重用。张九龄预感到安禄山会是将来的隐患,等安禄山退下之后,他对身边的侍中裴光庭说:“乱幽州者,必此胡也。”(《安禄山事迹》)

安禄山再次逢凶化吉了。虽然差点吓破了胆子,但从结果来看,他的收获实在太大了。通过这个案子,他在朝廷里大大出名,连皇上都牢牢地记住了他,为他以后在政坛上快速崛起,做了最好的宣传和人脉铺垫。而且,通过这个案子,让他这样一个边疆蕃将见世面,开眼界,受到难得的磨练,对政治有了他自己的另类解读,明白中央官场和市井商侩颇有相通之处,都需要抓靠山,凭实力,只要是在人治社会,法律制度终究抵不过权力,朝中有人才好办事。从此以后,他把当互市牙郎的商场手段运用在政治上,出手阔绰,拍马逢迎,厚贿权贵,给自己营造了良好的官场环境。此后安禄山的每项军功,都有人大加鼓吹,赞誉之声鹊起,源源不断地流入玄宗的耳朵里。

命运之神对安禄山实在太过眷顾了。安禄山戴罪回到幽州,在张守珪的庇护下,很快恢复了官职。几年之后,还因为唐玄宗的赏识而提升为平卢节度使,跻身于高级军官之列。

天宝二年,安禄山获得了入京觐见皇上的机会,这是他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为此,他做了精心的准备。他一定要在皇上面前披肝沥胆,大表忠心。

这一天,安禄山终于踏进了雄伟庄严的朝堂大殿,好不容易抑制住狂跳不已的心,规规矩矩地叩首跪拜,当面向唐玄宗汇报边疆的情况。他偷偷抬起眼睛,看到高坐在龙床上的玄宗听得春风满面,觉得有戏了,汇报中开始塞进了自己的私货,十分恳切地说道,去年七月,辖区内发生了紫方虫食禾苗的灾害,自己焚香祷告:臣若不行正道,事主不忠,就让紫方虫吃掉臣的心;如果不欺正道,事主竭诚,那么请让紫方虫自行消失。祷告才做完,天上就飞来许多大鸟,红色的头,青色的身子,直扑下来把紫方虫都吃光了。这是上天显灵啊,皇上您一定得把这件事情载入史册。

安禄山说得煞有介事,其实他是在表白自己对皇帝的一片忠心,听得唐玄宗越发觉得眼前这条肥硕壮实的大汉憨厚可靠,非常欣赏他的忠直,玄宗不但同意了安禄山的请求,而且还封他为骠骑大将军。

安禄山确实擅长表演,而且,他很懂得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出身胡族的特点,肥硕憨厚的外貌配上直白粗俗的表达方式,别有一番味道,和满朝文武文绉绉的语言相比,显得更加坦率真诚,直接打动人心,虽然未必打动百官,但是,只要能够打动唐玄宗的心就可以了,这是安禄山要全力争取的最大靠山。

安禄山成功了,在唐玄宗的直接提拔下,他竟然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大节度使,手握将近一半的唐朝精锐。他的飞黄腾达是制度破坏的产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第一,是唐玄宗当了三十多年的皇帝,取得很大的成就后,已经变了,他倦于政务而贪图享受权力,听不进真话,要的是逢迎。这才有安禄山的机会。

第二,个人独裁一定以破坏制度为代价。唐玄宗在李林甫的怂恿下,开了用没文化的蕃将和拿官作为奖赏的坏头,才会出现安禄山身兼三大节度使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