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如今的西平县境为柏皇氏后裔封地。
春秋时,为柏国,子爵。也就是说,依照“公、侯、伯、子、男”的次序,排列为第四等爵位。后为,柏国被楚国所吞并。到了战国之时,此地又归属于韩国。
为何要费些功夫来提西平的历代归属呢?
因为下面,我们将会讲到韩国、讲到楚国、讲到中华名剑。
《战国策》曰:“韩之剑戟,出于棠溪。”意思是说:“韩国的剑戟等兵器,出产于棠溪。”
西平县周边有九女山、蜘蛛山、跑马岭,山下有棠溪湖、棠溪河,山上有棠溪源。据说,棠溪之水含有独特的微量元素,特别宜于冶铁制剑。因此,棠溪流域是战国至晋代的重要冶铁基地,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保护最完整的冶铁遗址区。自秦至唐宪宗元和年间的上千年,历代中央政府均在西平设置铁官,督办兵器制造。
相传,《史记》也有记载:中国九大名剑皆出西平,“天下之剑韩为众。一曰棠溪,二曰墨曜(墨阳),三曰合伯,四曰邓师,五曰宛冯,六曰龙泉,七曰太阿,八曰莫邪,九曰干将。”
当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难免有所争议。譬如,西平县自称“嫘祖故里”,就引得四川省盐亭县等十几个县市据理力争。至于“龙泉剑故里”,自然也有个强劲对手——浙江省龙泉市。
这样的争议,见识浅薄的我往往是只作壁上观的。
不过,对于那个排名第八的莫邪与排名第九的干将,我倒想顺手多写几行。
干将与莫邪为楚王铸剑的故事,还有他们的儿子立志为父复仇的故事,再加上那位侠肝义胆的勇士,让人读来荡气回肠。这些文字出自干宝的《搜神记》,由于是文言文,较为难懂,那么就不妨读读鲁迅先生《故事新编》之中的那篇“铸剑”,同样的故事,别样的风味。
编著《搜神记》的干宝,字令升,系如今的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人。相传之中那座埋葬楚王、孝子、侠客的“三王墓”,位于如今的驻马店市汝南县和孝镇。
西平县、新蔡县、汝南县,均属驻马店市管辖,相距自然不远。凭着这段“宝剑传奇”,文化距离应该更近了。
据说,在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冬,唐宪宗发兵平定中原叛乱时,将棠溪冶铁城夷为平地、尽杀工匠,“十里棠溪十里城”转眼沦为废墟。“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酒幡掩翠柳,铁歌秦更天”的历史风情画卷,从此不再有。包括棠溪宝剑在内的中国冶炼铸剑绝技,也从此失传。
这段传说,应该源于《李愬雪夜袭蔡州》,曾被载入中学课本。唐代的蔡州,是指如今的汝南县,平定了吴元济的叛乱之后,唐宪宗兴高采烈,索性把如今西平县南侧的遂宁县改为了遂平县。
驻马店的文化也够厚重,随便牵出一根线,转眼便可结成一张网。
闲话少说,让我们把目光再次关注到西平县的棠溪宝剑之上。
20世纪40年代,毕业于北洋大学堂(现天津大学)的高锡坤创办了大陆铁工厂,这不仅是西平县的第一个铁工厂,更是他开始寻梦与挖掘棠溪宝剑生产绝技的起点。其子高庆民,8岁就已经是父亲炼剑的帮手了。数十年过去了,他们父子虽经风雨,但挖掘绝技一刻也不敢怠慢。1986年6月的一个夜晚,高庆民终于得到了削铁不卷刃、弯曲90度而不折不变形的剑身!他飞快地跑到父亲的病榻前,父子俩紧紧拥抱在一起,大哭了整整一夜。
从此,失传千年的冶炼铸剑绝技再现人间,棠溪宝剑也终于在1987年恢复了生产。
高庆民先生
如今,棠溪宝剑已经颇有名气:是国务院公布批准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国工商总局、国家商标局首家破例批准的“棠溪天下第一剑”、“棠溪中华第一剑”商标使用权;被世界贸易组织批准为原产地注册保护产品,即世界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