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铁成
每每路过郑州市紫荆山路与东大街交会处,总会情不自禁地向东北方向那个被老郑州人称为“塔湾”的地方望上一眼,那里曾有郑州人念念不忘的开元寺塔,有口口相传的绚丽故事。
◎古塔晴云
塔湾是郑州东大街上的一个地名。听老辈儿人说,过去这里曾有开元寺,寺中有塔,名开元寺塔,为郑州胜景,人们称此处为塔湾。塔湾的主角自然是塔,然塔早已不存,但郑州人心中始终放不下它。
在中国的城乡山水间,大都坐落有塔,成为记忆中的乡愁。郑州开元寺塔史载不多,但每次出场却都不凡。
开元寺塔落成不久,便迎来了她的高光时刻,北宋时主修《册府元龟》的名臣、文学家杨亿在《杨文公谈苑》中记载了此事。1007年,宋真宗拜谒宋陵后,返回开封途中驻跸郑州,听说郑州开元寺新塔落成,便率百官前往观瞻。真宗驻足开元寺,仰望塔的雄姿,又兴致勃勃攀着塔内木梯登上塔顶,眺望江山美景,心旷神怡,大加称赞。随行的书法家杨维也慨然为之书碑,成为“一时之绝也”,谱就北宋时期郑州城一桩盛事。
20世纪初,交会郑州的陇海铁路、京汉铁路开始修筑,一批欧洲人参与其中。总工程师卜尼威和他的同事爱勒思喜爱摄影,他们在工作之余拍下了大量沿途风光,这些照片后来收入1920年出版的《陇海线中州风景》中。这是由外国人拍摄和出版的中国第一部摄影风光画册,在这本只有53幅图片的画册中,郑州开元寺塔赫然在列。这张照片还被法国印制成明信片广为传播。当摄影技术刚刚传入中国还被人视为稀罕物的时候,开元寺塔便翘然上镜,在中国古塔群中刷尽“存在感”。
1934年出版的《中华景象》图集,也保存了弥足珍贵的开元寺塔影像资料。照片中,绿树映衬下的开元寺塔巍然矗立,周围民居悠然,一派古风。
蓝天白云下的开元寺塔,雄浑挺拔,婀娜典雅。明清两代,各地盛行景观推评,郑州评出八景,开元寺塔以“古塔晴云”榜列第一。1937年,一群儒雅之人循着“古塔晴云”的盛名,来到开元寺塔前。他们绕着塔望了又望,拿着尺子量了又量,有人还摆上了画架画了起来。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才知道,这些人是中国著名古建研究保护机构“营造法社”的专家,那位画塔的人,竟是大名鼎鼎的梁思成。开元寺塔的“古塔晴云”被大师定格在中国建筑艺术史中,收进《梁思成建筑画》一书。
◎几经损毁
中国存世的古塔,载以万计。这些古代的高层建筑,穿越百年千载,傲立在江滨河畔、山巅峰头、城镇乡村、寺宇庵堂,成为一处风景或一组建筑群的点睛之笔和标志性建筑物。
世间万物,有生有灭,高塔亦然。
开元寺塔不同凡响,然而寺与塔并无专述记载,仅散见于志书杂记。
明《嘉靖郑州志》说:“开元寺,在州治之东,唐玄宗开元年创建。”明时,寺院曾经荒废,时郑州诗人冯振在《郑州怀古》中写道:“管叔城经几百秋,乘闲登览不胜愁。开元寺废无僧住,广济桥荒少客游。”直到明永乐十八年,寺僧明福才重建开元寺,随后各代也多有维修,但屡建屡毁,终于,寺还是先于塔毁掉了。清末,只剩一座荒芜的大殿陪伴着开元寺塔。
清《康熙郑州志》在“卷一·舆地志·古迹”中记载:“舍利塔在开元寺,高十余丈,唐时建。”但细细查来,大约是年代久远,有些以讹传讹。从杨亿的文章看,塔应当建于宋代。梁思成看到开元寺塔后,一眼便说它建于宋初。后来的考古发现证实,开元寺塔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为千年之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