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蔡京,无论了解北宋的历史,还是看过水浒传的,都或多或少会知道蔡太师这个名号,而他作为一朝太师,却一直是个奸臣形象,这也大大的影响了后人对他艺术造诣的认可,甚至我们都了解的宋四家“苏、黄、米、蔡”中的蔡,最早也是蔡京,但也正是因为蔡京的风评不好,才导致被他的堂兄蔡襄所替代。
蔡京像
很多人说,这个论述应该是近代人杜撰的,其实并不然,即便多年后的明代,在无任何政治立场的情况下,书画大家王绂也在其著作《书画传习录》中写道:世称宋人书,则举苏、黄、米、蔡。蔡者,谓京也,后世恶其为人,乃斥去之,而进端明书焉。端明在苏、黄前,不应列元章后,其为京无疑矣。足见其书法成就亦被后世认可之高。
赵佶《听琴图》绢本设色,147.2×51.3cm
蔡京《题赵佶听琴图诗》绢本行书
其实为蔡京的书法艺术正名的不仅仅是王绂,还有明书画鉴赏家张丑,他在其著作《清河书画舫》中写道:“宋人书例称苏、黄、米、蔡,蔡者谓京也。后人恶其为人,乃斥去之,而进君谟书耳。君谟在苏、黄前,不应列元章后,其为京无疑矣。京笔法姿媚,非君谟可比也。”
蔡京《致节夫亲契尺牍》32.2×42.3cm
此外,明代孙镀也在其著作《书画跋》中写道:“宋四大家其蔡是蔡京,今易以君谟,则前后辈倒置……”,安世凤在《墨林快事》中写道:“今知有襄而不知有他蔡,名之有幸不幸若此”。清代的杭世骏也在《订讹类编续编》中将“苏黄米蔡非蔡襄”,作为“人讹”的一个事例。
以上总总,可见在明清时期,抛却政治因素以后,众多名家对蔡京书法造诣的认可。
蔡京尺牍《宫使帖》纸本行书 31×41.3cm
其实不只明清时代的大家为其正名,即便是随着宋代而来的元代,也有陶家仪这样的文人在《书史会要》中整理、引用了宋人对蔡京书法的评语。
其一,其字严而不拘,逸而不外规矩,正书如冠剑大人,仪于庙堂之上;行书如贵胄公子,意气赫奕,光彩射人;大字冠绝古今,鲜有匹俦。
蔡京跋《赵佶雪江归棹图卷》
其二,蔡襄的书法在北宋前期被推“本朝第一”,但自北宋中期宋代书法新风貌形成后,人们对蔡襄书法渐有微词。苏东坡多次提到“近岁论君谟书者,颇有异论”,“仆以君谟为当世第一,而论者或不然”。尽管苏轼坚持蔡襄为第一的看法,但在北宋中后期,对蔡襄的评价已经不一致了。
其三,从排序看,苏、黄、米三家的排列有明显的年辈次序,蔡襄是仁宗时人,年辈最高,列于哲宗、徽宗时的米芾之后,确存疑问。
蔡京行书《跋唐玄宗鹡鸰颂卷》
最后,小编想说的是,人有自己的复杂性,我们在看一个人的时候,需要重多个角度去评价他,就像宋徽宗不是一个好皇帝,却也是一个好画家、好书法家;李后主不是好皇帝,确实一个好词人。所以,蔡京是一个大奸臣,却不能抹杀他的书法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