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不死,朱棣敢反?但凡朱棣有一丁点理智,他也不会自寻死路

2020-10-22 19:21:24 作者: 朱标不死,朱

就这样,公元1393年的2月,朱元璋终于发动了著名的蓝玉案,蓝玉案中诛杀了一公十三侯二伯,之后颍国公傅友德、定远侯王弼、宋国公冯胜也被诛杀了。朱标不死,朱棣敢反?

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心力交瘁,虽然没有一夜白头那么夸张,但也明显展现了出了一个老年丧子的老人风烛残年的样子。他凝聚最后一口气,干了最后一件大事——杀了蓝玉一大批武将,然后,没过多久,也就精疲力尽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然后,著名的朱允炆同学登上了皇位,朱允炆果然如他爷爷所担心的那样,镇不住场子。一般地,如果一个皇帝没有气场,镇不住场子,那么你就不应该有太多想法。历史上的朱允炆绝对不傻,一个刚刚登基,就能准确把握到自己皇位的最大潜在威胁在哪里的人绝对不傻。(文官武将都被朱元璋收拾了,能威胁皇权的就只有藩王了,这也朱元璋没有考虑周到的地方)朱允炆不傻,但是朱允炆太年轻,年轻人总是容易不知道深浅,太急于求成,所以他要削藩。

削藩这个政治方向肯定没有错的,错就错在实施方案。一帮整天坐在办公室拍脑袋的人,围在一起开个会,就想把人家的饭碗端掉?不考虑别人跟你拼命?轰轰烈烈的削藩运动在大明的革命土地上到处插上了革命旗帜。甚至有很多心怀叵测的人借用革命的名义,有冤报冤,有仇报仇。比如当时的楚王一家就被逼自杀。本来以为当个王爷能过上好日子了,结果后悔还来不及。

大多数的王爷只能暗地里骂娘,表面上服从,因为不服不行,没实力也没胆气。但燕王朱棣有,他一直成长在前线,过的就是直面生死的日子。既然躲不过去,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吧。于是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就诞生了,最后江山易主,朱允炆生死下落不明。

“靖难之役”之所以朱棣能够取得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朱允炆不够果断,给了朱棣足够的准备时间;比如朱允炆用人不当;比如被朱元璋下了死命令不得参政的宦官因利忘义等等。但这些都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本文要谈的是如果朱标不死,朱棣敢反吗?

我想说的是,但凡朱棣有一丝理智,他也敢去送死。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朱棣造反的名义就不成立。朱标那样的威望和名声,你清啥君侧?你有什么资格和借口来清君侧?

2、即便朱棣吃了熊心豹子胆,反了。朱棣也只能是鼓掌难鸣,不会有其他藩王会铤而走险地跟他联合,还有可能调过头来对付他。

3、朱棣造反就是找死!朱棣虽然军事水平可以,但是他能好过蓝玉那种百战名将吗?朱标不死,蓝玉这种指定的保镖也不会死。朱棣对战蓝玉,燕地一城对战大明一国,这样的战争会有悬念吗?

所以,朱标不死,朱棣是不敢反的。且不说朱标会不会削藩,削与不削,朱棣也只能默默忍受。一个政权,能否稳定运行,实际上是有很严谨的逻辑的,也需要领导者有与之对应的威望和能力的。不能说朱允炆政治方向不对,但是他的政治能力和威望确实还需要沉淀积累。如果朱允炆能够先平和地叫几年四叔,默默地打几年基础,未必不能削藩。所以,人,不要信什么“锁定目标就抓紧时间去干”这类鬼话,得有了那个金刚钻,再去揽那个瓷器活。要知道,汉朝削藩,经过了几代人的积累和隐忍?寄语:读懂明初那些事

对于明朝的历史,大部分人都持两极分化的态度,有人说明朝是“三无王朝”——无明君、无名将、无名臣;也有人说明朝是中国最硬气的封建王朝——不称臣、不纳贡、不投降。其实他们基于某一个历史点,都没有太明显的错误,但是,显然都有点断章取义了。其实,明朝是一个了不起又不争气的王朝(矛盾吧?!),他恢复了汉室正统,最后又丢了;他把封建专制制度推向了历史顶峰,却没有维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