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温岭建县”那些事儿
南门街
太平县城地图
从明代成化年间“太平县”说起
太平县——温岭县前身,是于明代成化年间从黄岩分划出来的。台州知府阮勤(交趾今越南河内人)提出分县,因南乡离县远,衙役赴乡下征求赋役难,提出划繁昌、太平、方岩三乡并灵山乡的几个都,成立新县。此议是不被看好的,南乡的官宦乡绅谢省、林鹗、谢铎、黄孔昭、林一中都认为不妥,这样会增加民众负担,他们合议由林克贤(一中)上疏。
(县志《艺文》)林一中奏疏上报时已晚了,成化五年(1469年)十二月朝廷决议:批准太平立县(明《宪宗实录》)。县治建于泉村街。
为何要成立太平县
而先贤谢铎等记太平立县于成化六年,为此有人就立县时间展开争议。谢铎说六年立县,是他在六年看到户部的批文;朝廷决定分立新县的文件下达在六年。于是,成化六年(1470年)五月,开始建太平县署。成化七年(1471年)春,县衙落成。台州知府阮勤、太平县令常完派遣县学生陈彬去乐清向章纶求记。章纶是乐清名人,他在景泰年间就提出立英宗之子为太子,也就是当今皇上。章纶敢言而有担当,为此而下狱受尽折磨。
章纶《新建县治记》载:“台之属邑曰黄岩,本汉之永宁县,至唐更名黄岩。”
为什么要成立太平县?“东南距邑八九十里,连乐清界,民或依山傍海,呼召猝不能至,征徭赋役往往后时,甚或相率逃避。”知府阮勤具奏添置县治,与参政何宜、佥事李昺会同咨询民情,认定:“泉溪太平乡土地肥美,居民庶繁,衣冠簪绂代不乏人,闾阎市井无异县治。”于是经野画界,起“黄岩三十都,止五十都,为一县,名曰太平”。首任县令常完、学官裴弼等授职视事,阮勤与同知杜俨、通判孔彦纶时来泉溪提督营造公廨(衙门),成化七年(1471年)春正月落成。阮勤对县令常完说:“不可无文以记其事。”于是派儒学生陈彬请章纶作记。此时,章纶为侍郎(副部长);陈彬则是谢铎、林一中、黄孔昭在黄岩县学的老同学。
县城历史悠久
志载:城池所以奠庙社、聚人民、卫廛市也。太邑(太平县)立治(县治)百千山下,城卑而小,登山一览,城中烟火万家,了然在目。
县城在地泉溪村——原黄岩太平乡的一个村庄,如今成为县城了。世代居此的金氏、戴氏、林氏没有想到,自己蓦然成为县城里的人。就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广东宝安人一样,想不到自己所住的地方竟然成为大都市——深圳。
泉溪村位于古海湾之西,四围山脉蔓延,众溪汇流,中有一片广阔的溪滩地,石林溪、江家溪穿境而过。泉村街原有坊市,如今成为县城中心。
后溪岸旁是古泉村街
泉村北高、南低,居民首先聚集在后溪附近。阜民桥东西两侧有前王、后王、林家等大族聚居,桥南则有大片滩地。立县后,街道开始扩建。
泉村街建自唐代,这有金氏前辈的功劳,圈入城内的金氏定居近七百五十年,建自宋代的花街是泉村街的前身。自立县起,至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城池完工,历80年。至20世纪80年代旧城城池废弃,历时四百余年。
阜民桥以南就是中溪及花街,东延至社堂桥(卖鱼桥)。阜民桥南部分地段为溪滩地,县令下令筑堤坝、建房,街道进一步开拓了。
南宋中,太平经济繁荣。淳熙年,金少南与温峤丁世雄等纷纷建居宅、园林、街坊、市井。金氏在凤翔山北建凤翔馆、著衣亭,此地山林园地自然,众多水潭边有亭阁临水,文士至此觞咏啸歌,仿周代吕尚、汉代严子陵临水垂钓。县志载:“自花街至社塘,筑长二里,列树梅杏,有凤翔馆、著衣亭以延客,元集贤学士南塘戴恢记。”花街为市井要道,长二里,沿溪而建,住宅傍溪鳞次栉比。花街傍中溪而沟通东西。志书载“社塘”,社为祀土地神之地,立社处有堤塘,系滩地。卖鱼桥“社堂”与凤翔山麓距二里。花街傍溪,沿今人民西路之北侧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