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的入秦之旅,模范强国让荀子思想顿悟,终成一代宗师!

2020-10-24 12:51:20 作者: 荀子的入秦之

秦昭襄王接见了荀子,两人共同探讨了儒学是否于人于国有用!秦昭襄王直言:儒学对国家无用,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儒与侠结合对国家、对人民百害而无一利,故秦国禁武禁儒。

秦昭襄王

荀子洋洋洒洒地说了一大篇,论证了儒学于人可以修身,于国可以理政。儒是法先王、隆礼义的人,他们做王公则能使政治分明,信义达于四海;居穷巷,则可使民俗淳美,人人向化,所以儒者对于国家是有用的。采用儒家治国,会有“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的效果。但这们的效果只存在于想象之中,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

《荀子.儒效》故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夫是之谓人师。《诗》曰:"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夫其为人下也如彼,其为人上也如此,何谓其无益于人之国也?"昭王曰:"善!"

尽管荀子把尚法的秦昭襄王说服了,但秦昭襄王并没有重用荀子,因此荀子还是离开了秦国。从商鞅变法起,秦国就依法治国,抛弃了儒家王道,形成的传统是难以撼动的,张仪、范雎、吕不韦都没有将秦国从法制社会扭转到儒法并重的社会。荀子在秦国看到了法家的威力,这为他以后儒法兼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荀子回到赵国后,不久赵国就撕毁跟秦国订立的和约,拒不交付和约中规定的六城。秦昭襄王怒,起兵三十万伐赵,赵亦起兵相抗,魏、楚两国各发兵十万援赵,史称邯郸之战。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故荀子回到齐国,继续担任稷下学宫祭洒(相当于校长)。

战国后期地图

四、宦海沉浮

学宫并非清静之地,同样充满了权力争斗,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荀子作为一代大儒,他并没有实现他所谓的“人主用之,则势在本朝而宜;不用,则退编百姓而悫”。荀子在稷下学宫当校长,但没有能感化周围的人,还是有人嫉妒荀子,因此有小人到处进谗言,想要排挤走荀子。公元前255年,荀子不得不离开齐国,去了楚国。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人或谗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信禨祥,鄙儒小拘,如庄周等又猾稽乱俗,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因葬兰陵。

荀子的理论,韩非学得最深,领悟得最全。关于人性本恶与人性本善,韩非在老师的教导下,悟出了新的理论,那就是人性本利。韩非认为,人性似海,有善有恶,善恶本一体,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善与恶可以互换位置,唯一不变的就是人性追求利。为善有利,则人为善;作恶有利,则人作恶;仅此而已,人性善恶只在一利之间!要导人为善,则以利诱,以刑威;要阻人作恶,则必以刑治。

韩非子

李斯将荀子的实务能力学得最全,治国理政是李斯的看家本领,秦国大小事务李斯都能依法而定,依例而判,既快且准。李斯的政务能力十分突出,除了行军打仗李斯不行外,运筹于帷幄之间、征兵积粮发响,李斯皆精通,他好似一台高性能计算机,总能精准处理一切政务。

张苍(前256年-前152年),拜师于荀子门下,曾任大秦帝国御史,掌管宫中的各种文书档案。西汉王朝建立之后,张苍先后担任过代相、赵相等官职。张苍帮助刘邦清除燕王臧荼叛乱有功,被汉高祖晋封为北平侯,以后又迁升为计相、主计。汉文帝时灌婴去世后接任丞相一职,汉文帝后元元年因政见不同而自动引退。张苍校正《九章算术》,制定历法,也是中国历史上主张废除肉刑的一位古代科学家。

荀子为什么要去楚国呢?因为楚国的春申君黄歇是楚国丞相,黄歇很欣赏荀子的才华,同时也想借助荀子的名声给自己的政绩添色。黄歇本想任命荀子为重臣大官,不过楚国有人反对,于是黄歇任命荀子为兰陵县县令,以此作为过渡阶段。荀子作为一县之长,本想大展心中所学,实践自己的施政理念,但楚国守旧派害怕荀子有了政绩会执掌大权,于是多方排挤打压,那怕有丞相黄歇做为后台,荀子也不得不离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