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荆轲
所以就产生了第三个疑问:刺杀秦始皇,为什么要带上秦舞阳?
满足刺杀秦始皇的三个条件是:督亢地图(燕国地图)、樊於期的首级、锋利无比的匕首。这三样,燕太子丹都已经准备齐全。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随行的副手。
这个副手很重要。荆轲的计划是,在地图中藏着匕首,图穷匕见,进行刺杀。如果自己还没有成功,由副手继续进行。以有心(荆轲)攻击无心(秦始皇),胜算非常大。
荆轲原本让自己的至交好友盖聂,当自己的随从副手去秦国。 可是盖聂出外没有回来,而太子丹十分急切。荆轲不得已,只有带上太子丹推荐的秦舞阳。
有史为证,如下:
荆轲叹曰:“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此往而不返者也。臣所以迟迟,欲俟吾客,本图万全,太子既不能待,请行矣!”
于是太子丹草就国书,只说献督亢之地并樊将军之首,俱付荆轲,以千金为轲治装,秦舞阳为副使同行。
答案很清晰。两个原因:第一个,盖聂没有回来,荆轲等不到他。第二个,太子丹要刺杀秦始皇的心,太急了。
所以荆轲只有带上秦舞阳去做刺杀的事情。身为当事人,却对副手完全不了解,岂不是太过于儿戏?刺杀一国之君,如此重大的事情,是着急能解决问题的吗?
刺杀失败,事实上已经有了征兆。临行前,太子丹和众人为荆轲送行。在易水之上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成为千古绝唱。
荆轲刺杀秦始皇
最后一个疑问:荆轲剑术高强,为什么没有刺杀成功?
先来回顾史载:
秦王展图,方欲观看,荆轲匕首已露,不能掩藏,当下未免著忙,左手把秦王之袖,右手执匕首刺其胸,未及身,秦王大惊,奋身而起,袖绝,因那时五月初旬天气,所穿罗縠单衣,故易裂也。荆轲持匕首在后紧追,秦王不能脱身,绕柱而走。
原来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许持尺寸之兵,诸郎中宿卫之官执兵戈者,皆陈列于殿下,非奉宣召,不敢擅自入殿。今仓卒变起,不暇呼唤,群臣皆以手共搏轲,轲勇甚,近者辄仆,有侍医夏无且,亦以药囊击轲,轲奋臂一挥,药囊俱碎。
荆轲勇甚,群臣没奈他何,却也亏著要打发众人,所以秦王东奔西走,不曾被荆轲拿住,秦王所佩宝剑,名“鹿卢”,长八尺,欲拔剑击轲,剑长,靶不能脱。有小内侍赵高急唤曰:“大王何不背剑而拔之?”秦王悟,依其言,把剑推在背后,前边便短,容易拔出。秦王勇力不弱于荆轲,匕首尺余,止可近刺,剑长八尺,可以远击,秦王得剑在手,其胆便壮,遂直前来砍荆轲,断其左股,荆轲扑身倒于左边铜柱之旁,不能起立,乃举匕首以掷秦王,秦王闪开,那匕首在秦王耳边过去,直刺入右边铜柱之中,火光迸出。秦王复以剑击轲,轲以手接剑,三指俱落。
连被八创,荆轲倚柱而笑,向秦王箕踞骂曰:“幸哉汝也!吾欲效曹沫故事,以生劫汝,反诸侯侵地,不意事之不就,被汝幸免,岂非天乎?然汝恃强力,吞并诸侯,享国亦岂长久耶。”左右争上前攒杀之。
秦舞阳在殿下,知荆轲动手,也要向前,却被郎中等众人击杀,此秦王政二十年事也。
战国时代各国地图
这就很清楚了。有四个因素证明荆轲虽然武艺高强,却没有刺杀成功。
第一个因素:匕首只能近刺,不能及远。突袭秦始皇不成,匕首就失去了威力。
第二个因素:大厅上的众人拦阻荆轲。秦始皇绕着柱子躲避追杀,荆轲被大家不断阻挡,失去了直接追击的机会。
第三个因素:秦始皇的勇猛,不在荆轲之下。两个高手相拼,胜负只是为毫厘之间。但秦始皇有宝剑,更有利于制敌。
第四个因素:副手没用。注意这段文字的形容:秦舞阳也要向前,却被郎中等众人击杀。若秦舞阳与荆轲一样勇猛,刺杀秦王的成功性非常高。这就是荆轲为什么非要等好友盖聂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