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时代,每个王朝都需要有武将,都需要有武官来开疆拓土,镇守边陲,这就牵扯到一个武官的选拔问题。唐朝之前武官的选拔也只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军功;二是通过家庭背景世袭,如西汉时期的名将周亚夫。
由于隋朝发明了科举制度,而唐承隋制,到了唐朝时期也施行科举选拔人才的制度,但最初也只限于文官。那么,武举究竟是从什么时期开始的呢?
可能有人会说是隋朝就有了,你看瓦岗英雄王伯当不就是武状元吗?那是你小说看多了,小说不是历史。但是,武举确实是开始于唐朝,这是正史中唯一能看到的最早的记载了。
在唐代的笔记文献、历史文献里边我们可以看到,从唐王朝建立一直到武则天长安二年,也就是从公元618年一直到公元702年,这中间80多年间是没有见过选拔武官的相关记载的。
二年春正月乙酉,初设武举。——《资治通鉴》
在武则天长安二年,也就是公元702年,朝廷颁布一个命令明文规定,地方上有练习武艺的人,地方官也应该向,象推荐进士科和明经科的考生那样,把这些人推荐到中央。
武则天剧照
或英谋冠代,雄略过人,总韩白以先驱,掩孙吴而得俊……——《文宛英华》
武则天在圣旨中为下面推荐参加武举的举子第一次定下了基调,将什么样的人推荐上来,或者什么样的人可以参加武举考试呢?武艺如韩信、白起,谋略如孙武、吴起。这规格可是老高了,这种人到哪里去找啊?找不到不要紧,这不还有最后的中央考试选拔吗?这么多的矮子,我就不信还选不出几个将军。
举子推荐上来了,那就选个日子考试吧。选哪一天呢?没有固定日期,也没有规定每年必须考。究竟什么时间,这要看皇帝的心情了,他高兴什么时间就什么时间。但是,既然要考,总得有个题目吧?
大家云集长安,都想当将为帅,那就动手干活吧!根据李林甫《唐六典.尚书兵部》考试的内容共有七个大项。这活是不大好干,并不是我们想象的、或在电视、小说中看到的耍几下把式,难度比文科考试难多了。
李林甫
其试用有七……李林甫《唐六典.尚书兵部》
射长垛“垛”即箭靶。也就是长距离射箭了,这个主要是考察臂力。距离很远,你没有臂力拉不开硬弓,箭够不着靶子。当然也要考准头,靶上设三环,射中第一环区域为优秀,射中第二环为中等,第三环及以外则淘汰。
考骑射就是骑在马上射箭。这个为移动射击,应该是要马跑起来的,想想,上了战场敌人会让你站在那儿从容放箭?这个也规定了距离、箭数量,如果全部中靶为优秀,部分中靶为中等地,少数或没有射中的淘汰。
这个不光是准头了,还要考察技巧,也就是你得弄出点花样来,如背射、左右开弓等,这可以加分的。如果没有技巧,考官可能会认为你是凭运气,碰巧。
马枪练武之人都知“一寸长一寸强”这个道理,所以唐朝在考察兵器时也选了长枪。这个是考察骑在马上用枪的技术了,难度也是很高的,并不是你骑上马,胡乱舞一通、扎一通。
教官在考场摆放四个木人,注意,这个木人可不是栽在地上,或采用什么办法固定的,而是稍微用力去碰它就会倒那种。然后 ,在木人头上放一小块方形的木板,将四个木人排成一个简单的阵势。考生要怎么做呢?
考生骑着马,纵马冲进阵内要将木人头上日后木板打掉。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挑、刺、拔、打都可以,但木人不能倒。只要有一个木人倒地,就被淘汰了。而且,木人不能碰上,只要碰上就会扣分。这就合着用枪的口诀了,讲究的是“稳、准、狠”。打掉四个为优秀,打掉三到二个为中等,打掉一个或一个也没有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