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首次科考大案,高宗震怒处斩主考,行刑前他高喊二字活命

2020-10-24 17:46:29 作者: 唐朝首次科考

唐高宗龙朔三年,也就是公元663年4月,右史董思恭和考功员外郎权原崇,二人一同主持这年的科举考试。在当时的历史文献中,关于权原崇的文献资料、信息非常少,在资料文献中他出现的时候,总是和董思恭放在一起的,董思恭的资料相对丰富一点。董思恭是苏州人,其诗、才都非常地好,但是他为人轻佻,再加上仗着自己是皇帝身边的近臣,办事儿往往缺乏考虑。

这一次董思恭和权原崇一块儿主持科举考试,虽然两个人级别是一样的,但是董思恭的人脉好,又是当时太子身边的红人,又是中书令许敬宗的好朋友,还负责给皇帝记录平时言谈(书记官)。所以这个权原崇就事事听他安排,唯董思恭马首是瞻。如此一来,权原崇就如同一个摆设了,有啥事儿都听董思恭的,处处也都让着他。

唐高宗

我们说人的脾气都是给惯出来的,这个董思恭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以为自己有了用武之地,可以大展一番拳脚,他要干嘛呀?借机敛财,出卖考题。明眼人谁都明白,科考是为国家选官,考试题自然就是国家机密,你卖考试题不就等于出卖国家机密吗?就是我们现在的高考,考试之前监考老师都会拿着密封好的试卷段儿,让考场里的考生们仔细检查,并告诉我们这个试题完好无损,没有漏题,考试是公平的。

第一次董思恭可就玩大了,他玩出了一个唐朝科考史上的第一个舞弊大案——龙朔科考案。“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世上就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多人在作案的时候都抱有一种侥幸的心理,但最终也都是翻船于这种侥幸,董思恭也不例外。事情很快就败露了,至于是怎么发现的,是谁揭发的,在史书中并没有详细的记载。

但这种事我们可以有多种猜测,无论哪一种都是合理的,包括举子闹事也是有的。唐朝的科考有许多科,如明经科、进士科等,当时以进士科为最热。据史书记载,这一年的进士科被取消了,原因很可能就是因为作弊案。

这件事在唐朝开国以来还是第一次,它给高宗皇帝敲了一记警钟。古代的科举考试是用来选官的,如果让不学无术之徒,通过投机取巧进入官员系统,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那么,高宗皇帝会怎么处理这起作弊事件的罪魁祸首董思恭呢?

高宗皇帝非常震怒,命令三司衙门进行审理,要一查到底。唐代的“三司”是指的是御史大夫、中书省、门下省三个部门,是专门负责审理大案要案的。既然皇帝交代下来了,那就审吧。结果是不审不知道,一审吓一跳,到底审出了什么呢?封演在《封氏闻见记》里用了四个字来形容这个案子:“赃污狼藉”。什么意思呢?翻译成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简直是一无是处。

审理结果报告给了高宗皇帝,高宗皇帝一看勃然大怒,决定从严惩处,就一个字——杀,他要杀掉董思恭以儆效尤。行刑的地点就在西朝堂。行刑之前,高宗皇帝把大臣全给召了过来观刑,他这是要杀鸡儆猴,是想通过董思恭之死来警告其他大臣,以后别再发生这种事了。

高宗皇帝语重心长地、非常痛心地给大家说,自古以来皇帝治理天下,都依靠的是大臣们,我把大权交给你们,是渴望各位能够同心协力治理好国家呀!可是真没想到董思恭靠卖进士策问题目,收敛钱财,不拿法律尊严当回事,危害极大。因此,我要杀掉他以警示后来。

卖策问取钱物,悉以搜获,乱我宪章,蠹害特……——《册府元龟.明罚》

高宗对大臣说完后,又转过头来看到董思恭说出了另一番语重心长的话。他说:

汝是百代寒微,未及伦伍,只如右史,简英俊为之,为汝薄解文章,所以不次擢授,计应勉厉,深荷恩荣。遂敢狼藉取钱,自触刑网。汝须甘心服死,为天下鉴诫。——《册府元龟.明罚》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