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赏析】行书笔法解析,太实用了!

2020-10-24 19:16:59 作者: 【书法赏析】

1.改变楷法

首先,要区别楷书和行书的笔法。楷书用楷法,包括点画的起笔、行笔、收笔的一系列法则和要求。

如起笔、收笔需要逆入停顿藏锋,收锋右行稍成波曲,收锋时也要停顿回锋,转折时有顿笔出锋成方折笔呈方笔,或藏锋成圆笔,钩笔有驻笔回挑等等。

行书则要改变这些楷书的笔法,尽量采用简洁笔法。如起笔弃去楷法的逆入回顿笔,而是抢锋顺入;收笔时弃去停顿回锋,而是直接放锋,或上

①行书笔法举例:横竖画顺锋入笔,收笔放锋或上下连带

②行书转折顺锋下行

③行书的钩无驻笔回钩,而是直接放锋挑出

带下连;行书的钩笔则弃去楷法驻锋回钩,而是顺锋左转直接放锋(见图7①~③)。

从图7①的 “林”、“古”字的横画,抢笔顺入或不露锋或稍露锋尖,收笔时往上连竖笔入锋;“唐”字横画收笔时与左撇连接;

“天”字第一横画收笔时与第二横画作笔断意连。

图7②的“明”、“开”、“高”、“展”等四字的各种转折都是顺锋或蹲锋下行,无楷书转折时的顿挫笔。

图7③的“而”、“秀”二字的楷书左钩,转化成放笔弧曲线;“衣”字的右钩与右捺相连成为一笔;“也”字的抛钩弃去,只有笔意。

2.简笔连画

简笔连画是行书的重要笔法。行书重行,为了书写时简便,在不影响基本字形的原则下,可以将就近的笔画连在一起,以减少起收笔的时间,如“波”字本应八笔,连画以后成五笔;“勞”字原为十二笔,连画以后变成八笔;“楊”字本是十三笔,连笔后减成五笔;“亦”字本是六笔,连笔后减成二笔(图 8①~④)。

连笔的法则应是顺势,相同或相近的笔画可以相连。背势的笔画多数情况下不能相连,

行书连笔减画字例(一) ①~④连笔减画字例

如“木”字的左右撇捺,“小”字的左右点笔(图9)都是背势,故不能采用连笔。把左右两笔连在一起,即破坏了原来的字形结构,而容易误认为是别的字;但可以萦带连丝。线条连笔和使转过程中的萦带连丝应有区别。

如“乘”字的第二横画连带第三横画(图10),又如“妙”字之“少”左点和右点的带丝,必须依势,比笔画本身要细,不可和笔画本身一样粗。故带丝的过程即是提笔的过程。

图9行书连笔减画字例(二) ①“小”字、②“木”字左右两笔不能连笔,连笔则易被误认,如③、④字例

图10行书连笔减画字例(三) ①“乘”字、②“妙”字连笔带丝,③、④连丝不能和连笔一样粗

3.笔断意连

行书还有一个特点,各种点画之间都存在彼此的联系、呼应,这种联系和呼应,既有它减少笔画以利加速书写的实际作用,又能加强行书的艺术渲染效果。这种笔意萦带是行书中又一重要笔法。

一个字两笔之间有距离,不能连带甚至不能连丝作一笔处理,又要在运笔过程中连带起来顺势而行,只得用笔意萦带的办法使笔画与笔画之间取得联系。

其具体办法有两种形式:一种即前面曾说过的萦带牵丝的实连。而这种萦带牵丝不同于线条粗的连笔,联系过程用提笔牵丝运动,如“是、苦、

图11行书笔画萦带牵丝字例

救、于”等字(图11),都是通过不同笔画之间用萦带牵丝的办法形成一笔完成。另一种是笔断意连。笔断意连在行书笔法中有普遍意义,更赋有艺术品格。书法艺术中笔画呼应是构成艺术的重要手段,如上下、左右、长短、轻重等等,都存在呼应的关系。

呼应使笔画之间形成一种有节律韵味彼此联系的整体效果,因而具有更丰富更含蓄的艺术内容。笔断意连是在两个笔画之间前一笔画收笔和下一笔画的起笔,通过形态、笔势的示意,在人们意念中形成的联系和呼应。

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艺术手段。如“以、水、能、谐”等字(图12),可见不同的笔画间的笔断意连。

如果从更广泛意义上来理解,笔画之间的任何呼应和联系,都可以理解为笔断意连,如图13①“所”字两竖画的收笔间,也是一种意连;

②“隆”字的竖画的右挑和右上“文”字的右捺回带,也是一种呼应;③“门”字左右两笔虽然是背势,但也是一种呼应,是通过起笔之势相呼应。形成这种呼应,不是人们凭空得来的意念,而是通过笔法所表现出来的笔画形态、笔势,在人们的意念中所造成的联想。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