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商鞅如何打动君主,从中得到纵横商场的启示

2020-10-24 19:16:40 作者: 学习商鞅如何

商鞅,原名卫鞅,从小就喜欢刑名法律,因为卫国微弱,展示不了他的才能,便投到魏国相国公叔痤(读为cuó)门下。公叔痤知他有大才,便任命他担任中庶子(谋臣,相国的侍从,相当于副军师)。后来向大王推荐,魏国大王只是不作声。公孙痤垂泪说:“我就要死了。中庶子卫鞅,虽然年轻,却是当世奇才。如大王不用,必须马上杀他。否则被敌国所用,大王将来要后悔。”

魏王不语,出门说:“相国真是老了。区区一个卫鞅有什么作为呢?临老昏聩,确实要死了。”公叔痤唤来卫鞅说“我向大王推荐你,他不听;要他杀你,他也不言。你还是快逃走,免得有祸。”卫鞅笑道:“大王不听您的话用我,又怎能听您的话来杀我呢?”

公孙痤推荐卫鞅

魏国的西面秦国,与魏国是死敌。当时秦孝公下令招贤,卫鞅便到秦国,警监给他引荐秦孝公,问治国之道。卫鞅举了一些有德之君比如伏羲、神农、尧、舜,还没有听完,秦孝公睡着了。第二天,景监对秦孝公说:“卫鞅是在看大王想不想施行德望君道,他说五天后再见您。

五天后,两人相见。卫鞅又举例成汤得天下、武王伐天下。秦孝公不乐,拂袖出门。警监责怪卫鞅,卫鞅笑道:“我不知道大王的意图,才故意如此。现在我以知道,请您为我进言,五日后,我将一展抱负。”景监只得答应。

又过五天,景监向秦孝公进言,说卫鞅有帝、王、霸三术,愿意向您陈述。秦孝公听到“霸术”二字,正中其怀,急忙召卫鞅。

卫鞅为何如此做呢?帝王有帝王心术,谋臣有谋臣审势。高级谋臣往往“明主不暗投”,所谓“非梧桐不栖,非醴泉不饮”,就是谋臣审势。没有遇到明主之前,不会把自己的技艺白白奉献。商场上你对人忠诚,谁又对你忠诚呢?

卫鞅(也叫商鞅)本人

问道:“请问施行霸道,需要怎么做?”

回答:“琴瑟不调,必须改弦更张;朝政不改革,绝对不能治国。老百姓只图安宁,因循守旧,难于改良。必须像管仲一样,内政法度严明,军纪整肃有方。”

问道:“你既然有霸道之术,寡人可以将国家都交给你。秦国现状,你准备如何入手?”

回答:“先富国,再强兵。先富国,必须让老百姓努力耕田,多产创收,才能缴纳税赋,国家才有财力。再强兵,对立功的兵士给予重赏,就会有更多的兵士勇猛好战。无论是老百姓还是兵士,必须让他们知道法度森严,心里有敬畏。而我们要做到赏罚必信,政令必行。到那时,国富兵强,再行征伐。”

问道:“嗯,这些寡人能办到。还有没有其它?”

回答:“要想富强,首先要有人去施行。有了人,却不专心去做,这样不行。就算做了,却很容易被其他人蛊惑,从而动摇。这样更不行。我建议大王深思熟虑三天,确实想要这么做,我才能吐出全部计划。”

卫鞅见秦孝公

又是三天!卫鞅为何要这么做呢?秦孝公已经心痒难搔,可是卫鞅还要吊胃口。难道他不怕秦孝公一气之下不用他了?

常言说,越珍贵的物件,越不轻易示人。卫鞅的做法,主要观察秦孝公是不是明主?是不是下定决心一定要变法?是不是今日说用你明日就变卦的昏君?不看清楚,卫鞅绝不可能把珍贵的物件拿出来。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果然,三天后秦孝公亲在来请,言辞深切。卫鞅这才仔仔细细叙述秦国朝政应该如何更张、如何调整、从哪里入手。两人你问我答,竟然连续三天三夜。秦孝公和卫鞅,都没有睡觉的意思。第四天,发布命令,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相当于丞相),并晓谕群臣:“今后国政,先给左庶长汇报。有违抗者,与叛贼一样问罪!”众大臣都惴惴不安。

卫鞅定下变法的法令,怕老百姓民不信,便取来三米长的粗木一根,立于咸阳市的南门,命令道:“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赐十两黄金。”老百姓多,却都怀疑,无人敢动。卫鞅说:“嫌少吗?加五十两黄金。”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