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不让须眉,妇女能顶半边天,以宋为例,看古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2020-10-25 20:08:37 作者: 巾帼不让须眉

在我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一直以来是以男权为主导的社会,女性在当时是几乎没有什么地位的。

并且不止在中国,即使在中世纪的欧洲也同样如此,他们不承认女性的合理地位。

《圣经》中已经明确的告诉所有人,女人来自男人的肋骨,生来就是从属的地位。

到了宋朝,这种情况却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变,女性在这个时期不单单为家里生儿育女,她们开始投入到了社会劳动中,从事手工业和商业活动,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样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从此,女性在社会生产中异军突起,成为一支无法替代的重要力量,对社会生产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其社会地位随之得到了相应提高。

农业、手工业、商业涌入大量女性身影,促进女性地位崛起

众所周知,在古时候,朝政政权的交替更迭对于妇女生活及地位的影响都不是很大,无论在哪个朝代,女人都是一如既往的从事着家庭劳务活动,生儿育女,相夫教子等一系列活动。但值得指出的是:宋代的妇女还广泛的参与了社会生产,对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积极的贡献。

农业

在农业中,宋代的妇女同男性农民一样,也要干各种农活, 如“大妇腰镰出,小妇具筐逐,上垅先捋青,下垅已成束,田家以苦乃为乐,敢惮头枯面焦黑。”这段话写出了妇女不辞劳苦,热火朝天地抢收麦子的情景。因此宋代的妇女们,大都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在农忙时,妇女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应是极其普遍的。尤其在缺少男丁的家里,农活就要完全靠她们了。

手工业

在古老的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每个阶层的妇女都从事纺织、针线等手工劳作,这也是她们从小的必修课,如果这些做的不好,就会被人轻视。到了宋代,由于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手工业产品进一步商业化。妇女们的手工业品除了完成赋税外,还可以进行商品交换。因此宋代妇女从事手工业活动的人员随之增加,有的妇女甚至走出家庭成为专业的织工。

《养蚕织布图》

“织妇”、“机妇”、“织女”等词在宋代史籍中随处可见,即使在大臣上表给皇帝的奏书中也也不乏其例,在司马光给皇帝的奏议里,就提到过农民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面对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而蚕妇大都要在家辛勤养蚕,治茧,纺纱织布,“缕缕而积之,寸寸而成之,”极其辛苦。司马光在这段奏议中,说到的蚕妇肯定不是存在的个例,应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才能被他注意到上报朝廷。让皇帝体恤民情,给农民减轻点负担。

因此,宋代妇女大量的参与手工业劳动,对家庭和社会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她们既要完成缴纳赋税的任务,还要为家庭增加收入努力劳动。除了自己消费的那一部分,她们的劳动带有了明显的社会性质,因此妇女的劳动也就创造了更多的社会价值客观地说,在以女性为主体的纺织业中,妇女的贡献无可比拟。

商业

有宋一代,商品经济同样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很多以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店铺林立,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就连城外也出现了一系列的草市,人们定期的进行商品交易。由于商品业的日趋繁荣,不仅给男性子民提供了越来越大的活动平台,宋代的妇女也因此得到了很多就业机会。

在这股从商之风中,许多妇女纷纷参与其中,有卖羹汤的“朱五嫂鱼羹”,有以贩茶、开茶坊为生的卖茶女等等。还有以开旅店、酿酒为生的,这些酿酒的妇女已经脱离了农业生产,农活让儿子们去干,自己只管好好酿酒,酿出好酒买更多钱就行了,完全可以专心从事自己的事业,通过上述的事例可知经商贩卖的妇女不计其数,多数人都可以赚钱养家。有的妇女甚至富甲一方以致成为富婆,如洪迈的《夷坚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