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桅杆因何而立?救驾有功为何却僻居乡野?一起走进陈家大院

2020-10-26 07:14:02 作者: 石桅杆因何而

一、历史的尘埃

话说同治年间,有陈氏父子,父亲陈宗典为翰林,其子陈登俊为武举人,任职兵部。同治四年,同治皇帝送咸丰灵柩入葬定陵,途中遇到捻军袭击,侍卫陈登俊奋力护驾。同治回宫后,颁发圣旨封其祖父、父亲为“武德骑尉”,祖母和母亲为“宜人”。一时陈家热火烹油,花团锦簇,极是荣耀。

陈家大院的圣旨碑,满汉两种文字

然而,陈氏父子此时却辞官卜居于远离京师的成都温江,在此整修院落,栽花莳竹。是看破了名利场,懂得盛极即衰?还是为排挤倾轧,不得已而为?真相已经淹没在历史的烟尘之中,没有答案。陈家因此而兴,成为川西富甲一方的豪族。

光阴荏苒,时间来到了民国。四川境内军阀混战,陈氏后人陈利石见时局动荡,便买进大批枪械,组织团练,如有乱兵溃匪袭扰,群起而攻之,奋战而驱之,也算保住了一方平安。解放军进驻四川后,陈利石以大局为重,投诚受编,解散了团练。然而随之而来土改运动击溃了陈利石,他再度集结当地袍哥民众发动叛乱,自然很快被镇压,陈家大院的最后一代主人陈利石死于乱枪之中。二、人多不识的石桅杆

陈家大院因屋前有一对双斗桅杆而出名。陈家桅杆院落前竖立的一对石质桅杆,高四丈八(14.4米),为“世代发”的谐音。但大家对石桅杆因何而立却不甚了了。

陈家桅杆的前脸

石桅杆基座的“封侯挂印”

石桅杆基座的“马上封侯”

石桅杆基座的“辈辈封侯”

这个不知道怎么解读,求教方家

石桅杆多见于南方,准确的名称应该叫“斗杆”,为彰表功名而立,与牌坊类似。不认识它的人有称石柱的, 有称旗杆的。如冰心《六一姊》“从我们楼上可以望见曲家门口和祠堂前两对很高的旗杆。”,显然冰心并不知晓其背后的文化含义。

在明代,凡考中进士,可竖桅杆以显功名;到了清朝,考中秀才、监生、贡生、举人、进士,均被视为当地和其宗族的荣耀,其中贡生及以上的,除了在房前,也可在庙宇和陵墓前竖一对桅杆。因等次不同,底座有严格区别,秀才底座为四角,举人为六角,进士和四品以上官员底座为八角形状。另外,栌斗数也有讲究,贡生、举人为单栌斗,进士为双栌斗,谓之双斗桅杆。陈氏父子一翰林、一举人,立双斗桅杆也不算逾制。陈家桅杆实际上是陈氏父子彰显其荣耀与功名的“宣言书”

备注:后查资料,陈家桅杆原物已毁,现在的建筑是1:10复原的。感情我围着一复制品转悠了半天,也是醉了!川内尚有石桅杆的个别遗存,有机会再去探寻。三、探寻陈氏父子的精神世界

皇恩浩荡,陈氏父子自是涕零感慨。陈家大院多处牌匾,一份是感涕、还有一份是对乡人的骄傲。

偏居西陲的陈氏父子虽以忠孝立家,但他们似乎更关心修道。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