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有关小知识都在这里,可以当故事讲给孩子听

2020-10-27 12:53:42 作者: 端午节的由来

八、伍子胥说

相传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化作涛神,当时世人都觉悲哀,因此祭奠他,由此端午节便产生了。

此传说广泛流传于江浙地区。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春秋时期的楚国人,少年时期就显现出其出众的才能。伍子胥原是楚国大夫伍奢之子,由于宫廷倾轧,伍子胥父兄均为楚平王所杀,他投奔吴国,辅助吴国征伐楚国,五战均攻入楚国都城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痛恨楚平王,进入楚国都城后,掘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

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连战连捷,越国因而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此时伍子胥看破勾践的阴谋,于是强烈建议夫差应彻底消灭越国。然而夫差不听,当时吴国的太宰伯嚭收受越国的贿赂,因而进谗言去陷害伍子胥。夫差听信谗言,对伍子胥予以赐死。伍子胥不畏死亡,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派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并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于是端午节也成为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4)跳钟馗

晋代以来,闹钟馗、跳钟馗、赐福镇宅就是端午节和春节的重要内容。最早的钟馗画据说是出自画圣吴道子之手。后来,钟馗画渐渐走向民间。绘制钟馗画大都作于五月端午节这一天,或者端午节的前后几天。到了清代,江南苏、浙一带的居民大都在农历五月于大门或堂中挂钟馗图一月,以期驱邪除害、祛凶引福。

(5)赛诗会

每逢端午前后,好诗者邀约相聚,饮酒赋诗,述志抒怀,尉为风 气。”屈原诞生地秭归乐平里,有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骚坛诗社”。直至今日,秭归人连年在端午节举办端午诗会,吟赋赛诗,纪念屈原。乐平里农民也自发聚集,搭台吟诗,男女老少赶赴赛诗。

(6)赛箭技

这种活动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盛行,在广大汉族地区也不例外。

五、祈祷习俗

这类习俗中,有的源于原始信仰,不乏少数的迷信色彩,但有的存在合理性、科学性。大多是祈求平安、健康、幸福。

(1)画额头

端午节时,把雄黄涂抹于小孩额头上,据说可以驱避毒虫。最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上画“王”字,一是雄黄具有驱毒的功效,二是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之意来镇邪。

(2)躲端午

指的是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过节,简称“躲午”,也被称为“躲端午”。这恰恰说明五月是整个夏天天气炎热的开端,五毒开始活跃起来,魑魅魍魉也会十分猖獗,这些都会给人们特别是会给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带来灾难,必须在五月端午这一天集中为孩子们消灾防毒,因此人们又将端午节说成是“小孩节”或“娃娃节”。正是由于旧时习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所以才会有接女归家躲端午的习俗。

结束语

端午节作为中国最传统的节日之一,不光它的由来有很多小故事,而且关于端午节的习俗更包含了美好的寓意,更多的是一些保持身体健康的小技巧。

你还知道关于端午节的哪些小故事呢?

九、沐浴日说

据《大戴礼·夏小正·五月》记载:“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也。”意思就是说,古代的人们在端午节用芬芳的兰花制作成浴水而沐浴,所以称端午节为沐浴日。唐代韩鄂《岁华纪丽》说:“端五,角黍之秋,浴兰之月。”宋代《梦粱录》也说:“五月重五节,又曰浴兰令节。”屈原《九歌·云中君》有“浴兰汤兮沐芳”诗句,其意亦为用芳香的兰花汤水沐浴。

十、吉祥鸟说

这种说法源于湖北沔阳一带的传说。相传在古代沔阳有四位豪杰,自称“吉祥雀子”,他们四人专事劫富济贫,后来不幸被官兵围剿,四人均于五月五日投湖自尽,后人为怀念这四位“吉祥雀子”,在每年的端午节这天,以抬着四尊雕像游走、竞相划船等形式,举行祭祀仪式,故称吉祥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