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上最无耻的官场“不倒翁”是何许人?

2020-10-27 17:43:22 作者: 中国古代史上

五代十国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王朝更迭最频繁最昏暗的一个时期。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这个时代是“中国古代最无耻的时代”。也就是这个“无耻时代”出了一位官场“不倒翁”。这位“仙家”在频繁的政权更迭中总能立于不败之地,这位厉害的角色叫冯道。在五代十国,改朝换代比老百姓换衣服还勤快,短短五六十年的光景里共换了五个朝代出了五姓皇帝。而冯道不管主子是汉人、沙陀人还是西夷人,也不管他们是创业还是守成之主;他都能够怡然做宰相,左右逢源。有人说他是明哲保身、不忠不义的奸臣;有人说他是乱世英雄、治世能臣。不管怎么说,冯道做到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升冯道为郎中、翰林学士,又授户部侍郎。不久冯道父亲去世,按当时法律规定,要暂时辞官回乡守孝。守孝期满他回到京城,这时庄宗李存勖被杀,皇帝已经是明宗李嗣源了,李嗣源赏识冯道便升他为宰相。明宗李嗣源死后,李从厚继位,冯道还是这个李家王朝的宰相。李从珂起兵造反,他率领百官迎接,并献上请李从珂当皇上的劝进文书。但李皇帝不喜欢圆滑的冯道,把他放任京城外去做官。后来觉得过意不去,又把他调回京城安排了没多大实权的司空之职。石敬唐从李从珂手里抢了金銮殿,冯道仍是官运亨通,当了后晋宰相。之后出使契丹,有机会当了奴才的奴才,哄得

高兴。回来后还被加授司徒、太尉之职,并先后封为鲁国公和燕国公。

后晋被契丹(即辽)消灭后,冯道又改事契丹。辽太宗问他“为什么改事我朝?”冯道回答,“我侍奉的主子不成材,在他那没法混了,城也破了,兵也败了,我不到您这来不得饿死耶?”又说自己是“无才无德,痴顽老子。”辽太宗听后十分高兴,就封他做了太傅,他跟从辽太宗来到常山(今正定)。耶律德光北走,刘知远入洛阳建立后汉,拜冯道为太师。郭威带兵攻入汴京后,冯道又使出看家本领——率百官迎接新主子,从而又当上后周宰相。郭威死后,柴荣继位为周世宗。刘崇借契丹兵企图恢复后汉。冯道有些看不起周世宗,在世宗出征时言语上大不敬,他判断这回后周还得玩完,心里大概已经做好恭迎新主子的准备了。结果被世宗发放去守陵。本来很有政治投机眼光的冯道,这把真的看走了眼。他没想到柴绍能击败北汉和契丹联军。周世宗凯旋回朝没过多久冯道郁闷而终。

至此,这位“时势英雄”演出的这场亘古未有空前绝后的滑稽剧终于收了场。事实证明,后周没坚持多久就灭亡了。柴绍死后,赵匡胤篡位建立大宋。冯道对后周的灭亡作了比较准确的预测,只不过提前了10来年而已。如果冯道能坚持活到到宋朝,混个开国宰相当当不是没有可能的。根据冯道自己写的《长乐老自叙》记载,他在五代时期历任中央和地方官职为:幽州节度巡官、河东节度巡官、掌书记、摄幽府参军、试大理评事、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集贤殿大学士、检校尚书祠部郎中兼侍御史、检校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太师兼侍中、检校太师兼中书令、行台中书舍人、户部侍郎,转兵部侍郎、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右仆射、司空、在中书、司徒兼侍中、太尉兼侍中、太傅、太师等等达四十余种之多。

冯道无疑是倍受争议而又十分离奇的的人物,后世人为他冠上“官场不倒翁”“政治流氓”“官场大滑头”“官场常青树”“毫无风骨”“武林高手”“反复无常,见风使舵”甚至“忍辱偷生,妇人不如也”“如倚门市之接过客”等等帽子,反正好的不多,就是有也早淹没在讨伐声中了。骂的最有分量最为引人瞩目的评语是这几条:欧阳修评其“不知廉耻”。司马光贬其为“奸臣之尤”。王夫之说“道之恶浮于纣,祸烈于跖”。詈骂得如此激烈,将冯道指为十恶不赦的罪人。《旧五代史》却有另一番评价,说他“道之履行,郁郁有古人之风;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礼”。但对他“事多朝”也颇有微词,说他“然而事四朝,相六帝,可得为忠乎!夫一女二夫,人之不幸,况于再三者哉!”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