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面积约43.83万平方公里,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自西北向东南流贯全境。伊拉克人口约 3800万(2018年),首都巴格达人口约664万。
叙利亚面积约18.52万平方公里,(包括被以色列占领的戈兰高地约1200平方公里),人口约1827万(2017年)。
伊拉克和叙利亚,几十年来几乎一直笼罩在战争的阴霾下,这其中的原因很多,我们从殖民时期英法的角度来分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帷幕落下之前,并不存在伊拉克与叙利亚这两个国家,不过它们的雏形却早在1916年就已经奠定。一个名为《赛克斯-皮科协定》的文件在伦敦出炉,其主要内容正是英法对摇摇欲坠的奥斯曼帝国的分割。这个协议的幕后不仅是英法,沙皇俄国和意大利也参与其中,只不过因为英法受益最大,所以后人常将矛头指向这两国。
随着俄国爆发十月革命,立马转身同欧洲列强划清界线,在国际上抛出了《赛克斯-皮科协定》的全文,一时激起轩然大波。在奥斯曼帝国轰然解体之前,诸如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约旦等中东国家都是帝国治下的地区,只不过进入近代之后,奥斯曼帝国已经只剩“帝国”的躯壳,早已不复昔日的荣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奥斯曼选择与德国为伍,英法等协约国集团自然也将其视为在中东的主要打击对象。
从1915年开始,英法就已经开始密谋瓜分奥斯曼的领土,尽管此刻战争的前景还很不明朗,协约国未必有十足的把握能够击败德国。然而未来的不确定并不妨碍英法在地图上对世界的分割,万一打赢了呢?最终的结局一如英法所设计的那样,德国和奥斯曼帝国一败涂地,那么作为战败者的奥斯曼人就不得不接受英法在本国境内划分势力范围。
英法势力范围的分界线主要位于阿拉伯半岛北部,该界线以北是法国控制区,包括现在的叙利亚和黎巴嫩;界线以南是英国控制区,包括伊拉克、科威特和约旦。按理来说,这个协议损害了奥斯曼土耳其,但却把阿拉伯人从奥斯曼帝国的桎梏中解放了出来,那么独立后的伊拉克、叙利亚应该对英法心存感激才对,但事实却恰恰相反。中东各国的独立是协议执行许多年之后的事情,在此之前这些地区依然置于英法的控制之下。
这个协议没有按照民族、教派和文化进行区别,相反分割后的区域民族混杂、教派凌乱。英法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划分势力范围,英国在波斯湾,法国在地中海,以至于直到今日仍旧战火不断。自此以后,“新月沃地”纷争不断,中东俨然成为世界的火药桶。
纵观中东爆发的历次冲突,无论中东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还是土叙冲突,都可以从英法秘密协议上找到根源。尽管凯末尔起义和阿拉伯民族运动等原因,协议并未如文本中规定的那样严丝合缝,但伊拉克和叙利亚的雏形却是实打实根据《赛克斯-皮科协定》画出来的。英法等国根据一己之私而炮制疆域,本质上和“印巴分治”没有太大区别,但留给当地人的却是无尽的血泪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