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表明他包容各族的决心,他不顾大臣的反对,重用汉人王猛,后来后秦的“姚苌”、后燕的“慕容垂”,甚至是北魏的“拓跋珪”,他们都曾是苻坚的臣子。可苻坚并没有打下东晋,那么北方的包容政策就无法成功,淝水之战侯,前秦战败,直接导致国家分崩离析。
既然包容政策不行,让汉人融合他们失败了,北魏的孝文帝就施行了全盘汉化政策,他们主动汉化,加入汉人,可这对于他们民族的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就连他的儿子也反对,孝文帝为了表明决心,直接杀掉了儿子。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因为这里的汉文化比较聚集,但大臣并不同意,孝文帝提出要南征,灭掉南方的齐朝,其实大臣还是不赞成的,但皇帝意已决,一大批人浩浩荡荡地向南出发,到了洛阳后,下起了暴雨。
孝文帝给了大臣们两个选择,一是继续南下,而是在洛阳建都,大臣们不愿意打仗,便同意留在洛阳,如此孝文帝实现了心中的计划,定都后,他开始施行政治配套体制改革,关于丧葬、服饰等文化,都要学汉人,就连姓氏也得改了,不用鲜卑族的姓,比如“拓跋”改为“元”,大臣们需要学会汉语,若是不学汉语,就连官都没得做,洛阳是繁华之地,比北方的匮乏情况好太多了,北方贵族来此后,很快就陷入了这里的奢靡生活中,经过一两代后,鲜卑贵族就已经完成汉化了,可那些没有来到此地的鲜卑百姓却被他们看不起了,这些人才是国家的大部分。
说起来,北魏的孝文帝才是隋朝统一的第一功臣,历史功绩在冉闵之上,所以他也没想到,自己关于民族融合的一系列举措,没有让自己的国祚得以延续,反而间接推动了隋朝的大一统,为别人的江山做了嫁衣,想来也是可惜的。
正是这些民族融合的举动和政策为以后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若是没有这些事情,要想实现南北大一统,那就很困难了,隋朝的大一统就要迟来数十年甚至数百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