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灭亡的上午还有转机,是谁的沉默最终“决定”了大明的悲剧?

2020-10-29 20:05:07 作者: 大明灭亡的上

1644年3月17日,李自成的起义军连营数百里,将北京城围得水泄不通,虽然起义军们最开始还没有烧杀抢掠,但京畿百里,均已家家闭户,老百姓们诚惶诚恐:这崇祯,真坐得住啊,怎么还不想办法?兵呢,快出来打啊!

百姓们怎会想到,此时的崇祯,虽然剑未入喉,但却早已被脖子上的凉意弄得心如死灰了!

他如同待宰的羔羊,早早接受了命中的定数!

或者说,此时的他如同烂泥一坨,怎么还能扶得上墙?

他万万没想到,那个前一个月还猖狂地下战书给自己的李自成,竟然前来议和!他的脑袋不是被门给挤了就是被小毛驴给踢了一脚!

是的,李自成竟然跟项羽一样,要寻一个“富贵必回乡”的结局——他给崇祯提出的条件是,你让我当西北王,把西北土地割让给我,然后你再给我百万军银,咱两的事就算结束了!从此,你在紫禁城做你的大明皇帝,我回西安做我的西北王,行也不行?

行啊,太行啦!这么说,我不用死了?我还能保住我大明的大部分江山了?我终于可以有理由对话列祖列宗了!我要告诉他们,我大明朝没有栽在朕的手里,我大明朝保住啦!保住啦!

但这段话仅是可怜的崇祯皇帝的腹语,因为他说的不算,至于答不答应李自成这个好得不能再好的条件,他还是得听从内阁们的意见,这个他痛恨无比的内阁制度,自从他当上皇帝那一天,就无时无刻不被它掣肘!

那么,具体情形是怎样的呢?

1.杜勋的劝降

1644年3月18日上午,太监杜勋已经早早投降了,他受到李自成的委托,面见崇祯,把李自己讲给崇祯的议和条件转达给崇祯。说皇帝呀,人家闯王说了,如果咱们大明乐意割让西北的话,啥事都好商量。

崇祯也顾不得责怪这个没良心的杜勋了,而是急切地说:快给朕如实报来!

然后杜勋就如此这般地描述了李自成的条件!

崇祯有些不相信,再次问杜勋道:这寇匪真的只愿意做西北王?他跋山涉水闯入朕的地盘,就是来跟朕谈和的?他真的要远退河南?再不犯我大明?

杜勋道:是的,皇上,千真万确,只要朕答应他的条件,他马上撤兵,决不含糊!

崇祯虽然面无表情,但是心里却如同涨潮的大海一样,波涛翻滚:这寇匪倒没有想像中的贪心啊,只要一个西北,就可以让我大明绵延政权,这比他灭了我整个大明要好不知多少倍啊?好啊,好啊,朕就答应你这个寇匪,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你等朕缓过来,朕要不亲自割下你的人头,朕就不配为堂堂大明的皇帝!

但,这还是崇祯的腹语,因为,他说了不算啊!

虽然已经到了大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但重要的事情,他还是要听从内阁各大臣的!

但内阁大臣真的会顺从崇祯的意愿吗?

2. 内阁守辅魏藻德

崇祯的脸上汗津津的,他激动得双手颤抖,站了几次都没能从龙椅上站起来。他尽量控制着自己的情绪,面向文武百官说道:这,这,这里,朕,尔等,都已经命悬一线了!如果李自成真的攻城进来,我们不用到今天晚上,就得全部人头落地……尔等,尔等清楚吗?

其实崇祯就是在暗示大家,此时,答应李自成的条件才能保住大明的江山!但所有的大臣都一直埋着头,跟以往崇祯训话时他们的表现毫无二致!

杜勋无奈地看看崇祯,再看看群臣,知道大明真的完了,因为哪怕用刀轧在大臣们的脖子上,他们也不会有一丝慌张的,也许他们认为:被李自成乱刀砍死,也好过做大明的臣子吧?

难道,这就是哀莫大于心死?!心死到他们全然没有一丝一毫的大局观念?!

崇祯眼里的光彩渐渐失去,他哆哆嗦嗦地指着刚上任没多久的新内阁守辅委藻德说:事态紧急,你,你说句话,定了吧!

但崇祯怎会想到,这个所谓的内阁首辅竟然不乐意承担议和的风险,他的心里甚至还颇有一些幸灾乐祸的情愫:大明灭了,大不了我去做新朝的大臣,我为什么要牵连进“议和”的浑水?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