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对于一部小说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是小说作品所要传达出的精神,以及思想的高度概括,是一本书的灵魂,名著作品更是如此。那么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四大名著《水浒传》这个名字有何含义呢?
关于这个书名,通常的回答是:因为梁山的故事发生在水边上,所以用“水浒”取名。《毛传》言“浒,水厓也。”水厓也就是水边的岸地,从字面意思来看,这个解释合情合理。
但若以故事发生地命名,那《梁山传》岂不是更为贴切?
宋江等人自称“梁山好汉”而非“水浒好汉”;他们日常活动与驻扎之地在梁山上,而非水岸;朝廷也称之为“梁山贼寇”……,所以风月认为,这部名著取名为《水浒传》,并非简单的寓意为“水边发生的故事”,“水浒”二字定然有着更深层的意思。
示意《水浒传》的素材由来《水浒传》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施耐庵,书中的人物故事,并非是他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经过整理再加工写成的。据《大宋宣和遗事》等典籍记载,在北宋末年确有宋江、方腊等起义军,并且宋江手下有三十六员得力干将,悍勇无比。
南宋时期,山河破碎,臣民苟安在南方,朝廷腐朽无能,一心求和,百姓失望之下,开始崇尚个人英雄主义,因此,民间逐渐流传出了许多带有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故事,这些故事多以梁山好汉为主角,他们除暴安良、劫富济贫、替天行道,可以说,这些故事承载了当时百姓美好的寄托。
到了元朝时期,在残暴的游牧民族的统治下,这种官民矛盾更为激烈,故而此时衍生了大量英雄好汉与贪官污吏作斗争的故事。众所周知,元代的杂剧非常发达,因此,梁山泊好汉的故事也以杂剧和评书的方式广为流传。施耐庵便是以这些故事为蓝本,才创造出了这部名著。
因为梁山附近水网密布,有自然湖泊、有朝廷开凿的运河,所以流传在民间梁山好汉的故事,多是在水边发生的,这便是前文所说的字面意思一一水厓也。
其次,古代交通不发达,各地的交流运输,很大程度依赖漕运,因此,在古代,临近江、湖、运河等水路的城镇尤为繁荣,如杭州、苏州、扬州等,而说书人、杂剧艺人也多往这些地区演绎评说梁山好汉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沿着水路漕运传播开的,所以才取名为《水浒传》,这里的“传”,既可以指故事“传说”,同样也是“流传、传播”之意。
揭露《水浒传》的主题对于这部名著的主题,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是宣扬侠义,有的认为是揭露北宋的社会黑暗,风月比较倾向于鲍鹏山老师的说法,既“安身立命”四个字,或者说,是寻找一个妥善的出路。
梁山的大部分好汉,是因为官民矛盾一怒而走。就以林冲为例,开始他认为,只要能够容忍,就能在东京这个地方安身立命,过他的小日子,之后发配沧州,他逆来顺受,显然林冲是想以这种方式,继续安身立命,但最后形势所迫,他选择上梁山,这是他所选择的最后一条出路。
还有鲁智深等人,他出家为僧,从文殊院辗转至大相国寺,之后占据二龙山再到后来的上梁山,都是为了安身立命寻找一个出路。宋江带领梁山招安,又何尝不是认为,这是梁山最好的出路,而“水浒”二字,正有此含义。
《诗经·绵》:“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上古时期的古公亶父,想必也面临着安身立命、繁衍生息的难题,最后他做了一个重大的决策:带领族人迁徙,寻找新的家园乐土。
他们是幸运且成功的,最后“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在这里,周人逐渐强大,最后建立了周王朝。由此,“水浒”也具有了“安身立命”、“出路”、“彼岸”的含义。宋江面临的问题和古公亶父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步,他和梁山众兄弟也茫然所措,他们啸聚山林,终究是要和朝廷对上的,如果没有合适的出路,等待他们的就是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