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统治者压榨老百姓,赋税沉重,再加上发生了旱灾、蝗灾、瘟疫。广大民众在死亡线上挣扎。走投无路的贫苦老百姓只能纷纷铤而走险,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韩山童和刘福通在颍州揭竿而起,号称“红巾军”韩山童为明王。
《明史·卷一·本纪第一》当是时,元政不纲,盗贼四起。刘福通奉韩山童假宋后起颖,徐寿辉偕帝号起蕲,李二、彭大、赵均用起徐,众各数万,并置将帅,杀吏,侵略郡县,而方国珍已先起海上他盗拥兵据地,寇掠甚众。天下大乱。
《明史·卷一·本纪第一》十二年春二月,定远人郭子兴与其党孙德崖等起兵漳州。元将彻里不花惮不敢攻,而日俘良民以邀赏。
到了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攻下浙东各地,常遇春攻克衢州、胡大海攻克处州,朱元璋已经完全控制江左、浙右各地,与西面的陈友谅相邻。这个时候朱元璋的地盘很少,才拥有十万兵力,朱元璋的东面和南面都是元军,东南张士诚占平江,西面陈友谅占据江州。
这就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起义军手里的军队不同,作为元朝,应该先南下平叛,顺手灭朱元璋,然而元朝却跳过朱元璋,直接打陈友谅的江州,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杀师灭主,不讲道义
《明史》:陈友谅,河阳玉沙渔家子也。本谢氏,祖赘于陈,因从其姓。少读书,略通文义。有术者相其先世墓地,曰“法当贵”,友谅心窃喜。尝为县小吏,非其好也。徐寿辉兵起,友谅往从之,依其将倪文俊为簿。
从《明史》上看出,陈友谅参加起义军的时候,投奔的是徐寿辉、倪文俊。到了至正十九年(1357年),倪文俊陷害徐寿辉没成,就投奔陈友谅。陈友谅到好,干脆杀了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倪文俊,还吞并了他的军队。
仅仅过了三年,陈友谅便开始对徐寿辉下手了。至正二十年(1360年),徐寿辉打算迁都龙兴,从汉阳出发,临时驻守在江州,江州是陈友谅的地盘。陈友谅便让士兵埋伏在城外,徐寿辉进城以后,马上关闭城门,把徐寿辉的人马全部消灭。徐寿辉一死,陈友谅改元为大义,国号汉,在采石称帝。
元朝盯着陈友谅打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陈友谅杀师灭主,你想想义为人之本也,陈友谅先杀倪文俊,再杀徐寿辉,这两个都是对他帮助最大的人。就像脱脱评价陈友谅:“陈友谅不讲义气,没有忠诚度,应该及时剿灭,不能招抚。一旦让他脱困,肯定还会反叛。”这是元朝盯着陈友谅的原因。
还有一个政治原因,那就是陈友谅称帝。元朝的政策是谁称帝就打谁,当时韩山童成为公斤军的领头人物的时候,元朝先打韩山童,这个时候的陈友谅过了一把皇帝瘾,这个时候朱元璋便向元朝假投降,元朝的大军直接奔陈友谅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