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朝皇宫很多字画和玉器都是假的?原来都卖到这两个地方了

2020-10-31 17:43:35 作者: 为什么清朝皇

清军入关定都北京之后,曾收缴了明代宫廷的大批珍宝。后来又在全国各地广收民间的珍藏。因此内府所藏之珍宝真可称之为琳琅满目,无奇不有。然而自咸丰和光绪朝的两次迁徙流离,宫中的宝物不是为看守的人自盗,就是为八国联军洋人入侵者所劫取。如原宫中所存的王羲之字迹,徽宗之画卷,以及翡翠西瓜,白玉仙鹤诸物多已荡然无存。除丢失之外,尚存之品不少也都已经是假的了。

三海(北海、中海、南海位于北京城内故宫和景山的西侧,合称三海。明、清时期称为西苑)各殿阁较之内宫更甚。民国成立以后曾有人进行过统计,这些地方所存的珍宝十之七八已经不见了。至于京城内的各个喇嘛庙。原来以纯金所铸的佛像,却早已被换成了包金的了。

一、我们先来举个例子

顺治八年,顺治皇帝在诺木汗喇嘛的请求之下,于北海琼华岛之巅建起子一座白塔。这座白塔的顶上嵌着一个金质雏形的小塔;同时在这座白塔正面的当中,还供奉着一尊纯金的佛像。金佛手中拈着珍珠一串,光彩奕奕,十分精粹。同治年间,宫中一总管太监勾结施工的官员,借修白塔之机,私自将金质雏形小塔取去,而到安定门外的外馆地方,以廉价让“金聚”铜铺打制一个小铜塔补了上去。

工程完了后,因拖欠工匠的膳费,于是工匠便向总管太监索取,然而未能得到,于是工匠便向内务府告发了这桩事。内务府派人对那个太监进行了搜查,结果从他的箱子中找到了这个小金塔。这个总管太监便被发配到了奉天。内务府另派其他的人去督工,准备将那个雏形小金塔还原在原来的地方。但这时正赶上同治驾崩,结果这个督工官便乘丧乱之际, 以“业已还原”搪塞过了内务府。实际上仍是以铜易了金。

至于塔之中心所奉之金佛,当八国联军入京后,被八国联军司令德军将领瓦德西所窃去,所以至今塔腹仍是空洞无物。据民国时朝外“荣盛”茶馆(朔铺匠人的集合地)的一位老伙计讲,洋人的首领(瓦德西)庚子年通过一个地痞,曾以一百两银子,强迫朝阳门外一个搭棚的张头,组织了十多今棚匠,一入夜就在白塔下搭起一个交手架,取下了金佛,待拆了交手架时天还没有亮。

在宝物被盗窃和偷梁换柱的过程中,宫里的人常常是监守自盗者。

二、名人字画都被换到琉璃厂

他们往往将名人字画拿至琉璃厂。因为琉璃厂的商人不止摹仿其笔迹与风格,还能仿制陈纸,精镌古章,即使印泥色泽质料也能做得逼真。这里的店铺常有能卖十分假,不卖一分真之说。宫里的人在这里卖掉了真的换回了假的。

三、玉器都被拿到润古斋

至于玉器,他们则把它拿至润古斋。它是一家专门经营玉器的商店,坐落在东华门内。本来乾隆皇帝是位玉石的收藏家,他酷爱美玉,人人皆知。中海紫光阁壁上他曾御题产玉史略。乾隆朝曾有明确规定,不准满籍官吏私置玉器。因此宫中玉器收藏颇多。大件头的如上面所述的翡翠西瓜、白玉仙鹤;小件头的如朝珠、顶带、翎管、帽花、卡扣以及褡裢坠、扇坠、烟壶等等。润古斋得到这些东西以后,便拿到崇文门外的青山居出售。

据民国十年一位经营玉器的知名商人说,廊坊二条的铁宝廷就曾收藏了宫里的一个翡翠西瓜和一对白玉马。这位铁掌柜对古玩玉器颇为精通。他经常出没在前门外的珠宝市和崇文门外的青山居。当时京城里的玉器行中,一个件头只要他给过价钱了,别人就不敢再妄自加价了。因此同行人都称他为“铁伯”。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