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现“舟楫千里”,国博讲述2500年大运河故事

2020-10-31 20:06:15 作者: 重现“舟楫千

“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即将在国家博物馆开幕,170件文物在展厅讲述2500岁运河故事。记者今天探访展厅,《明代运河全图》《潞河督运图》《高明治水图》等重磅展品均已到位。策展人赵永说,这是国博首次全面系统展现大运河及其衍生出的深厚文化底蕴,其中不少文物是首次展出。

运河漕船模型

悠悠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的邗沟,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组成,从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经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古代运河。进入展厅,展线就宛如一条蜿蜒的河道,观众参观宛如沿河漫步。

170件文物按照“一河千载通南北”“货通南北利四方”“千艘并进万夫牵”“神工当惊世界殊”“因河而兴文化盛”五个部分,系统展示大运河的开凿历史、通航功能、漕运管理、工程技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清康熙 五彩描金花蝶纹攒盘

军粮经纪密符扇

明代铁锚

明宣德 青花海水云龙纹天球瓶(天津博物馆藏)

明宣德 剔红山水人物圆盒

金 磁州窑白釉黑彩花卉草叶纹圆腹小口瓶(沧州市博物馆藏)

一幅幅运河图,成为展览最大亮点。绘于乾隆时期的《潞河督运图》更像是一张“照片”,定格了潞河漕运经济、商贸及民俗盛况。画面以督运官舫为线索,以盐坨春季开坨为核心,向左右两侧展开。图中两岸码头、衙署、店铺、酒肆、民居等琳琅满目,画有官船、商船、货船、渔船等64只,官吏、商贾、船户、妇孺、盐坨杂役等820余人。人物形态各异,极富生活气息。不过,也有学者认为,这幅画描绘的是潞河尾闾天津三岔河口一带的漕运盛景和民俗民风。

明代《运河全图》更像是一张平面“测绘图”。纵61.6厘米,横770.5厘米的画卷上,以传统的形象画法,描绘了运河及黄河的河道大势、水利工程及沿途城池。难得的是,这幅古画至今色泽艳丽,黄河以黄色涂绘,其他河湖以碧绿上色,用各种符号表示山川、城池、乡镇、寺观、桥梁等,对黄、淮、运交汇地区的描绘尤为细致。

《都畿水利图卷》更像是风景画。这幅画的作者是弘旿,是清康熙帝玄烨的第二十四子允祕之子。国博介绍,此画曾为清内府所藏,钤有“石渠宝笈”“宝笈重编”“三希堂精鉴玺”等印记。画面以玉泉山开始,绘其水流源自西山,聚于昆明湖,流经长河,贯绕京城,于城东南入通惠河、潞河,反映了乾隆年间(1736—1795年)北京地区水系分布与水利设施、风景地貌、苑囿城郭等有关状况。

《漕河祷冰图》则更像是“新闻图片”。漕运一旦受到雨雪、霜冻、狂风等自然因素的阻挠,往往会让督运官感到束手无策,甚至把希望寄托于虚无缥缈的神灵庇佑。这幅画中描绘的是清嘉庆年间,时任户部给事中的陶澍沿运河南行视察漕运。行达露筋祠时,北风劲吹,湖水结冰。此时北上回归的空漕船出长江的只有一半,其余漕船就冻结在此。陶澍“深恐贻误漕行”,便斋祷于露筋娘娘。第二天风和日暖,全河水泮,各船出江告竣。

《漕运图卷》则采用平立面结合的鸟瞰式形象画法,描绘了自洞庭湖和岳州府开始,经长江、运河至北京的水道路线及沿途城市、山脉、河流、湖泊、闸坝、桥梁、村庄等地理景致。《高明治水图》展现了疏浚河道的宏伟场面,劳役者约千余人,正在车水断流,从河道中挖土筑堤,紧张地劳动。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