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林儿之死探析:究竟是朱元璋斩草除根还是廖永忠自作主张?

2020-10-31 20:09:01 作者: 韩林儿之死探

06

而且那些臆测朱元璋授意廖永忠解决韩林儿的人其实一点都不了解朱元璋的为人。这里我不得不吹一波朱元璋的为人了。

朱元璋是发迹之后从不讳言自己出身贫寒的人。

“予本淮右布衣”——我本是淮西普通老百姓

“朕起自徒步,托身缁流”——我是泥腿子出身,曾经当过和尚

“上世以来,服勤农桑。五世祖仲八公,娶陈氏,生男三人,其季百六公,是为高祖考。娶胡氏,生二子,次即曾祖考四九公。娶侯氏,生子曰:初一公、初二公、初五公、初十公凡四人。初一公配王氏为祖考妣,有子二人,长五一公,次即先考,讳世珍。”——我家世世代代都是农民,最起码祖上五代都是(所以记载朱元璋欲攀附朱熹为祖先的野史何其荒谬,人家早已自曝自己祖上五代的家底)。

朱元璋也是当庭把人打死还能在对方的祭文里写明死因的人。

“胡惟庸不法,使镇岭南,作为擅专,贪取尤重,归责不服,已非一时!朕怒而鞭之,不期父子俱亡”。——《朱亮祖圹志》

朱元璋也是鞭死侄子还能对侄孙道明死因的人。

“其应之词,神人共愤,由是鞭后而卒”——《御制纪非录》

07

总之,朱元璋是那种不屑于粉饰自己,杀人方面也从不为自己找借口的人。韩林儿从来不是朱元璋称帝道路上的阻碍,况且,如果朱元璋真想杀韩林儿,在至正二十三年张士诚攻打安丰时直接不去救,或者故意拖慢救援速度就行了,借刀杀人岂不美哉?在朱元璋救出韩林儿后,把他安置在滁州三年,如果朱元璋想杀韩林儿,直接在滁州就地解决就得了,还有必要在半路上动手?

以上结论,朱元璋并没有杀韩林儿之心。而排除种种不可能,剩下的就是事实的真相,即——廖永忠自作主张。

08

廖永忠是继承了其兄长的职位升上来的,当然,也是有两把刷子的,鄱阳湖水战中舍身往死,操小舟引燃汉军巨舰,后来南征、平蜀,廖永忠都功莫大焉,如果廖永忠仅仅是这样勇猛,未来的国公必定有他一位。

可廖永忠除了武勇之外还聪明,而且是那种小聪明。在小细节上能讨人欢心,“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太祖嘉焉。

但在真正的大是大非面前,廖永忠却总会犯低级错误。杨宪是朱元璋最早的情报组织“检校”头目出身,专司刺探阴私,而廖永忠却跟杨宪结成一党。武将与情报头目结党,这不是嫌命长吗?所以朱元璋杀了杨宪,而廖永忠功过相抵,免除一死,但从此失了圣眷。

“杨宪为相,永忠与相比。宪诛,永忠以功大得免。”

09

而相比之下徐达才是有大智慧的,知道什么时候该藏拙“帝前恭谨如不能言”,什么时候能坚守本心“胡惟庸为丞相,欲结好于达,达薄其人,不答”,所以徐达后代才能一门两公,与国同休。

有小聪明的廖永忠总喜欢揣摩朱元璋的心思,所以在朱元璋让他接韩林儿来应天时,直接在瓜洲渡弄沉了韩林儿的船。廖永忠认为自己这是为领导背锅,帮领导料理不好出面料理的事,可却不知道这样反而陷朱元璋于嫌疑之境地,因为他是下属,他的一举一动都会被解读为朱元璋授意,百口莫辩的那种,某种意义上,朱元璋是在给廖永忠背锅。所以朱元璋很生气:

“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

10

我相信朱元璋是真的很生气,而不是故作姿态,因为丫真的是办坏事啊,而且还不是好心的那种。因为廖永忠专门豢养着一批儒生,他们每天做的事就是揣摩朱元璋的心思。试想一下,谁愿意自己心里的想法被别人洞悉?所以朱元璋直接以此为借口断了廖永忠的进阶之路。

“永忠战鄱阳时,忘躯拒敌,可谓奇男子。然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