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爱江山也爱书法,兴唐朝书法之风,舍我其谁?

2020-11-01 12:07:13 作者: 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十八年(644年),二月里天气还有点凉,不过玄武门这边的气氛却很热烈,唐太宗李世民召集了满朝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员,正在此大摆宴席,君臣联欢,一片其乐融融。

太宗见氛围热烈,心情那是好得很,便命侍从拿纸笔来,他要露一手绝活——飞白书。

飞白书是一种书特殊的书法字体,是汉朝大书法家蔡邕所创,笔画中丝丝露白,像是没墨的枯笔写出,别有一番风韵,想要练成还是不容易的。

群臣见此情景,都翘首以待,太宗大笔挥下,刷刷刷连写几张,写完了便拿在手里说,谁能从他手里抢到,就赐给谁了。

皇帝都开了金口,群臣们当然要配合,借着酒意便一股脑儿地涌上去抢,散骑常侍刘洎大概是真喝醉了,眼看抢不着,一着急居然跳上御床,成功地抢到了一纸。

抢到了!耶,开心!

但是有什么好像不对?

当然不对了大哥,你可是跳上了御床,皇帝的宝座,你竟然敢踩上去了,是想谋反吗?你死定了……

太宗却哈哈大笑说:“昔闻婕妤辞辇,今见常侍登床。”

西汉才女班婕妤曾经拒绝汉成帝邀她同坐帝王车辇的要求,被赞为贤良,不过这与刘洎跳上龙床实在没什么关系,要有也是衬托出刘洎的无礼,太宗这么说,不过是扯开话题,幽默了一把。

毕竟宴会的主题是君臣同欢,且刘洎也是无心之举,何不做个顺水人情,既显得自己大度,还能收买人心,简直太划算了。

总之最后刘洎不但没被怪罪,还成功地得到了皇帝的亲笔御书一张,人生赢家啊。

唐太宗李世民《晋祠铭》飞白书碑额(局部)

要说太宗李世民也不是自卖自夸,他在书法方面确实有两把刷子,北宋书法理论家朱长文评论太宗的书法道:“翰墨所挥,遒劲妍逸,鸾凤飞翥,虬龙腾跃,妙之最也。”

太宗还写过几篇书法理论,《笔法诀》《论书》《指意》都很有见地,为后人所重视。

今天我们还能看到他的部分书法刻本,如《晋祠之铭并序》《屏风书》《温泉铭》以及行书《两度帖》和楷书《五言秋日效庾信体诗帖》等。

其中《晋祠之铭并序》在山西太原晋祠内,此碑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史上第一个用行书来写的碑,在此之前,所有的碑都是篆隶楷书,从来没人用行书写碑的。

但唐太宗从来都是一个敢于打破规矩的人,如果他守规矩,也就做不了皇帝,实现不了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像

倒不是因为他偏要以行书写碑,真相是因为太宗不擅长写正体字,可是他身为皇帝,有些碑文是必须要亲自写的,与其写自己不拿手的篆书、隶书或者楷书,给世人留个不好的印象,还不如打破规矩,写自己擅长的。

所以太宗就以自己擅长的行书入碑,用飞白书写碑额,他的书法中自有一股别人无法比拟的王者气象,行书碑刻,笔力雄健、气势不凡。

有了皇帝带头,行书碑这种书法形式在唐代的碑刻文化中就逐渐风靡起来,也是唐朝一大特色。

身为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太宗虽然很喜爱书法,但能用来提升个人技艺的时间却不多,他曾经对大臣说:书学小道,初非急务,时或留心,犹胜弃日。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

像书法这样的技艺,不是着急要做的事,但只要时时留心揣摩,没有不能学精的,就怕心生懈怠,不能专精长久地投入。

唐太宗李世民 《晋祠铭》局部

中国书法史有两大盛世,一是东晋,二是唐朝,而唐朝书法之兴盛,离不开历代帝王的倡导之功,尤其是唐太宗李世民。

唐朝以科举取士,我们知道唐诗的兴盛就与唐朝科举考诗赋有关,书法也是,唐朝选士标准“身、言、书、判”,书法也是取士的一个重要标准。

甚至在国学中还设立了书学科目为必修,贞观元年,在弘文馆学习书法的就有五品以上子弟24人,唐太宗让书法大家虞世南、欧阳询教示楷书,贞观二年又开办置学,设书学博士,收徒讲学。

 1/2    1 2 下一页 尾页